新生儿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了乳汁,这对它是一种“安定状态”。许多1岁左右的学步儿已经养成了听母亲唱歌或讲故事的习惯,听歌或听故事时,他们那甜甜的表情所反应的“安宁”已经具有了可以被称为“幸福感”的色彩。这就是感恩能力发展的第一步——即感受满足。
感受满足是必须以“感受缺失”为前提的。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而现在,我们许多父母看不到这两种感觉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了避免儿童因某种缺失而产生焦虑体验,往往会过于卖力地超前预计儿童可能面临的缺失,然后对儿童实施“超前满足”。殊不知:“缺失经验”的获得与“缺失体验”能力的成长对儿童的整个成长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被剥夺了缺失——焦虑——满足——安宁经验的儿童,感受他人恩惠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成长都会受到阻滞。
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第三步则是发展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3-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大致理解妈妈上班,妈妈辛苦的内容,也能够理解搬张椅子请妈妈坐、亲亲妈妈等行为。这些成长,是与感恩能力的第二步、第三步的教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当然,随着个人越来越趋向人格的完善,其感恩报恩的能力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人会感激大自然的各种恩赐,并用保护自然的行为,努力去予以回报。人会感激他人能够接受自己的帮助(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并回报社会以更加努力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