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亲子游戏 » 正文

如何用筷子最合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107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制作的筷子。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

  现在我国每天有十多亿人口一日三餐筷不离手,正因为餐餐用筷、人人用筷,所以中国人对筷子视若无睹。然而,如何在筷子的材质、用法、清洗、存放等多个方面消除健康隐患,可是有着大学问的。

  竹筷是首选筷子的材质种类繁多,大致有金属筷、竹木筷、塑料筷、象牙筷、玉石筷等几种。

  金属筷有金、银、不锈钢等材质。不锈钢铬的含量一般在13%以上,镍的含量也在10%左右,不锈的原因在于其表面形成的一层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能防止氧原子的继续渗入、继续氧化。但是如果长时间接触酸、碱、盐,其表面氧化膜会被破坏。所以使用不锈钢筷,包括使用不锈钢餐具,都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酸、碱、盐溶液,否则其内的铬和镍等重金属就会进入体内,危害健康。塑料筷子质感较脆,硬度不理想。受热后容易变形,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骨筷质感好,但容易变色,价格也比较昂贵。

  到底哪种筷子实用健康呢?专业人士认为,竹筷、木筷等天然材料的筷子无毒无害,也很环保,最为实用。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尤为不利。但是竹筷、木筷比较容易携带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所以应该注意保持清洁,经常消毒,定期更换。相比之下,竹筷物美价廉,易于定期更换,所以日常饮食首选竹筷。

  专人专筷,倡导公筷

  现实生活里,吃饭时几双或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到一个盘子里夹菜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人都忽视了它对健康的危害。据检测,一双不干净的筷子可能带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细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这样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关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夹同一盘菜时,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通过筷子传播,引起交叉感染。研究表明,我国将近一半人的体内存在导致胃病、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通过家庭传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介质之一。很多人认为,一家人吃饭就应该轻松随意,用不着使用公筷这么繁琐。但是病毒、细菌可不因为是一家人就不交叉感染了。恰恰相反,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患者都存在家庭聚集现象,也就是说感染给家人的几率更高。

  触目惊心的事实警示我们,使用公匙公筷,做到专人专筷刻不容缓!很简单,家庭中每个人使用材质、颜色、形状、长度有所区别的筷子就可以了。

  新买的筷子应彻底清洗

  新买的筷子需要去除筷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积累的病毒和细菌,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第二次再用洗洁精来洗,最后放到锅里,沸水煮半小时就可以了。

  注意竹筷子要仔细刮掉细刺。新筷子有异味的话可以用醋泡半小时或用茶水煮半小时。新买的筷子上面商标粘胶有时难以除掉,用电吹风机吹热,就可慢慢掀下;还可以用打火机把商标胶贴略烤,让胶水遇热融化就能轻松掀下;掀坏的地方可用医用酒精(高度白酒、风油精也可)涂到粘胶上用纸或布就能擦掉。

  更重要的是平时清洗筷子要彻底。许多人洗筷子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龙头下搓,之后往筷子盒里一插就算洗好了。殊不知,这样筷子上很容易滋生细菌,并随食物进入人体。正确的洗法应该是:先把筷子表面冲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然后放入消毒碗柜中消毒、烘干,也可冲洗并沥干水后,再放进筷子盒。

  筷子上极易残留细菌、病毒,为此要定期消毒。筷子最好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霉菌污染。筷子盒应该选择镂空、底部不积水的,并做到经常清洗、消毒。

  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

  筷子要经常更换。大家都知道,牙刷需要定期更换。然而在不少家庭中,一双筷子使用两三年是常有的事。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经常使用、搓洗也容易使筷子变粗糙,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非常容易使致病微生物残留、孳生。因此,筷子最好像牙刷一样,每3个月到半年就更换一次。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