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妮说,她害羞,不敢到公园的沙箱那边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她的话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爸爸,我不想一个人过去。我不知道说什么,也根本不想费劲去尝试。我想让你带我过去,帮我打破僵局。”可是,这样做从长远看对小安妮有好处吗?
公园里的那位爸爸该怎样对待小安妮呢?他可以这样说:“哎,太可惜了,安妮。本来我想,今天是个出来玩的好天,那些小朋友看起来也玩得挺开心。所以我带你过来,就是想着我做我自己事情的时候你也可以好好玩。看来我们还是回家好了,我的事回家做也行。”
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情况下,这话都会促使小安妮主动过去跟那些小朋友一起玩。为什么呢?因为在内心深处,小安妮并不愿意回家。她也想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只不过她希望事事都能如她的意,不用她费劲儿。
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交往,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因此他们必须与别人交流、沟通。如果你总是夹在中间,越俎代庖,孩子是永远学不会和别人打交道的。格外害羞的孩子其实特别强势。害羞不过是他们确保大人事事顺着他们的一种方式,说到底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
孩子的所作所为与你息息相关。
孩子显摆、捣乱是在寻求关注
杰克是那种时时刻刻惹麻烦的孩子。曾经抓到他用水枪射图书管理员。之后他又把生物实验室的老鼠放到女生的卫生间里,结果把所有的女孩子都吓得尖叫逃命。杰克年年都是校长室的常客,而老师们一旦发现杰克明年分在他们的班上都会大呼头痛。
你肯定见识过这种孩子。他似乎以课堂捣乱为己任。点燃老师桌底下垃圾桶里烟雾弹的是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离开自己的书桌像蛇一样偷偷爬向门外的人是他。总是积极举手,然后用妙语逗得全班哄堂大笑的是他。怎么也坐不住的也是他。同学们翻白眼的对象还是他。但他总是能够成功地娱乐大家。
他同时也是让这个世界上所有老师抓狂的人。我知道像杰克这样的孩子需要什么,因为我自己过去和他就是一类人。所有的捣乱只有一个目的:吸引注意力。所以这时就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给予他所渴望的关注。
“莱曼,你疯了吗?”你会说,“如果我给予他关注,他就会变本加厉。这样做只会助长他。"
但先听我把这个故事讲完。在我向杰克的家长和老师们提出这个策略之后,杰克的行为开始有了改变。当杰克开始捣乱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全班停下来,让大家注意到他的行为。“同学们,我发现杰克今天想娱乐大家。来,杰克,做你想做的事情,我们都来看。”这种做法会使他的行为变得索然无味。在杰克(现在不那么自信了)进行了他的小表演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谢谢你们观赏杰克的表演。我希望你们喜欢他的演出。由于我们拿出时间来看他表演,现在我必须把数学上完。”这时候全教室可能会泛起一片哀怨。“但现在是下课的时间了!”也许有人会说。
“是的,”老师说,“但因为杰克的表演,课间休息将减少10分钟。”
我向他们保证:同龄人的压力——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所有孩子的课间休息变短了——将成为主要矛盾,并帮他们完成任务。
不少父母老师一听到我这话,不由得义愤填膺!可是真正实践过的教师却对它的神奇功效大加赞赏。更神的是,这招只需使上一遍,就能让这种行为销声匿迹。
孩子显摆卖弄的时候,不妨出其不意地说:“你能再做一遍吗?我看得出你在寻求关注,所以我想全心全意地关注你。”
孩子他们搞笑,表演,制造危机,其实是要求大人关注他们。
通过你的言语和行动,你让孩子明白你不仅仅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且你也不隐瞒你对眼前所发生的事情的观感。你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嘿,孩子。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你不是唯一一个需要关注的人。这样的话语对孩子们的目的性行为是一种回应。实话实说能使孩子们的需求清楚明白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能打消他们继续这种行为的念头。
当你的孩子为了寻求关注而去做蠢事,不要发火,平静地对他说,“宝贝,看来你是真的需要妈妈的关注。过来,我们一起好好谈谈。”
“可我要嘛……我现在就要!”
(哭哭啼啼)
“放我下去……放我下去……”
(一边说一边在购物车里扭来扭去)
如果家中有幼儿,那么你最好记住:三四岁的小孩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实在需要购物的话,最好挑一个不用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时候。据我所知,有一个妈妈总是在晚上10点出去采购,她丈夫这个时候正好下夜班回家。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容清静地买东西,因为她有一对四岁的双胞胎。
要是只能带着孩子去的话,那就尽量只买必需品。可以让两岁的宝宝手里也拿点东西,让他能参与你的购物过程。推着购物车经过面包区的时候,不妨对孩子说:“哦,宝贝儿,能不能帮我从架子上拿条面包?”谁会在乎面包是不是被弄得有点儿碎呢?反正味道还是一样,而你又没有冷落了孩子。如果孩子耍脾气,马上带他离开超市,哪怕这意味着要丢下满满一车已经选好的商品。如果因为孩子不配合而没有完成购物计划,那么即使已经答应过他的零食也可以取消。
进超市之前,就要定好全盘计划。列出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想好要买什么,给不给孩子买零嘴儿。(要是你开了这个先河,还不如去火星公司买股票——你这辈子都被套牢了!)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你的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要让哀求、哭闹、喊叫改变你的主意。不然的话,你就是在让孩子牵着你的鼻子走——而且休想他会放弃这个发号施令的位置。别让孩子牵着你的鼻子走,从生活小事开始“妈妈,我做不到。”
当我五岁的时候,我深信妈妈做的三明治就是要更美味一些。上帝为我作证,我真的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回头看,我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我是个喜欢摆布人的小坏蛋,妈妈给我做三明治这样我自己就不用做了。毕竟我是家里的宝贝,习惯让别人为我做这做那,而自己连根手指头都懒得动一下。
表现出无助感是一门精湛的控制技艺,小孩子们最为擅长了(尤其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法则就是: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为他们代劳。小孩子能够自己做三明治,即便这意味着台子上弄得一片狼藉,而且得让他们自己来清理。让孩子逃避责任是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作为家长,你来做这件事情会简单得多。但你是否知道哪怕是让孩子亲手去做一个简单的花生酱果冻三明治这样的小事情对她来说也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你不仅仅是一位家长;你同时还是孩子的老师。因此要教他们去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