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亲子游戏 » 正文

新生宝宝的4大状况与应对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57

  1、宝宝哭了

  宝宝通过产道的刹那,外界的多重刺激如散弹般轰炸开来:刺眼的灯光、冰冷的空气、吵杂的声音、药水的气味、鲜血的腥味、头脑的晃动和肢体的被拉扯……唯有那一刻,宝宝的哭声是深受期待的,之后,几乎所有父母都对宝宝的哭声严阵以待。

  新生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饿了、困了、环境太嘈杂或者太枯燥。

  策略:

  如果你试着用手轻触宝宝一侧脸颊,他转过头来,嘴凑近,并做吸吮状,即表示饿了;

  如果宝宝双眼无神,时而眯眼、时而闭眼,就表示他困了;

  如果把宝宝抱离嘈杂的环境,他就安静了,表示宝宝对刺激的过滤功能尚不足;

  如果宝宝躺着就哭,摇摇他的摇篮,对着他说话或唱歌,抱起来看人、事、物,他就不哭了,表示宝宝不甘寂寞,渴望感觉的刺激,以加速脑部发展。

  2、宝宝要喝奶

  新生宝宝吸奶是一种反射能力。出生的头几天,因为刚奋斗完还比较虚弱,而母乳又较浓稠,吸起来需要较大的力气,宝宝可能会不配合,妈妈千万不要惧怕挫折,别放弃喂母乳哦。

  策略:

  新生儿应按需喂奶。由于新生儿还无法应付太多的感觉刺激,所以妈妈喂奶时,请关掉电视、音响,专心看着宝宝,引导他吸奶。

  3、宝宝也会看

  听觉:

  刚出生数小时的新生儿,已能清楚辨识妈妈的声音,如果胎儿期也经常听到爸爸的声音,当然也能辨识爸爸的声音。

  策略:

  宝宝清醒时,父母要多对他说话或唱歌,妈妈绝对不要缺席,因为宝宝特别容易接收妈妈高八度音调(6000赫兹以上)的声音。

  视觉:

  新生儿眼球的水晶体对光线较敏感。出生的头三天,面对强光时会出现惊吓反应,紧闭双眼。但在黑暗的房间,他会睁大双眼,小幅度地转头或运转眼球扫瞄环境。在微亮的环境,则狂热地巡视,直到找到目标,专注地凝视许久。

  策略:

  出生一两个月后,宝宝的眼睛能够应付较多的光线了,此时提供适当的事物任其观察相当重要,可以贴张大海报在小床前,让宝宝观察外观轮廓。

  4、宝宝睡了

  新生宝宝的大脑皮质发育尚不成熟,意识不如成人清晰,但研究发现,不论宝宝是睡还是醒,脑电波的形态大同小异,这表明宝宝的大脑全天候皆在意识状态,即便在睡眠中,他仍然在学习。

  策略:

  即使宝宝入睡了,也不必着急关掉莫扎特的音乐、童谣或故事CD等。

  宝宝的感觉统合达标了吗?

  新生宝宝并非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哦,他们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期待我们来发现。而评量小宝宝的发展,重点宜放在脑神经的反应上,爸爸妈妈可以参照以下的《0个月宝宝的感觉统合评量表》测试一下,看看宝宝的感觉统合达标了没有。

  宝宝的发展重点

  1、仰卧时手脚会动,两侧的力量及运动频率差不多。

  2、听到突然发出的大声响时,快速地向外伸展双臂,表现出受惊吓的样子。

  3、俯卧时,听到脑后的摇铃声,会做转头(向左、向右)的动作。

  4、俯趴时尝试抬头,仅维持瞬间。

  5、用手指触碰其手掌,出现握拳反射,手指紧握成拳。

  6、用手指摸其一侧脸颊,会将头转向该侧,表现出寻找乳头的感觉反射。

  7、视力不到0.1,可看见30厘米距离内的物体,如果物体是人脸就会盯着看;会被移动中的物体所吸引。

  8、听到温柔的声音,头会转向声源专注倾听。

  9、饿或痛时会哭。

  10、对着他说话,他的小嘴会蠕动,好像要说话的样子。

  11、会发出的声音单调,且没变化。

  给爸妈的小建议:

  新生宝宝的动作多属反射性或偶发性,经由活动片段得到的触觉、运动本体觉、前庭平衡觉的体验,他会逐渐知悉自己。每天重复做着这些“功课”,就会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有助于今后认知智慧的最终形成。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呢?

  1、以安抚奶嘴、小毛巾,或者采用抚触的方式,给宝宝足够的触觉刺激,有助于安眠和情绪上的满足。

  2、抱着宝宝摇晃或让他睡摇篮,令他获得前庭刺激,有助于肌肉张力的发展。

  3、伸展宝宝的肢体,刺激肌肉的发展。

  4、看着宝宝,唤他的名字;给宝宝听古典音乐,促进听知觉的发展。

  5、将会旋转的发声玩具悬吊在宝宝床的上方,引导眼球做视觉追踪,增加视觉刺激。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