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诚相待。
真诚相待是家校沟通的最基本原则,只有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真诚,家长也才会与你“肝胆相照”,才能接受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也很好地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由于习惯差、成绩差、与人相处也差,其家长就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措施,可孩子却很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怀。当我刚接手这个孩子时,我处处时时关心爱护这孩子,在班上给足他自信,在课外常给他补课,在周末就带他到我宿舍去玩。慢慢地孩子有了进步,我这才给家长打电话,我告诉家长我是怎样帮助孩子的,并摆明了我的观点,我是不会放弃这孩子的,因为孩子还小,虽然他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落后,但如果现在就放弃,那就真的毁了孩子一生,我们应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尽量有所进步。家长被我的真诚所感动,后来果真都按我的建议去做,现在虽然说孩子的成绩还是时高时低,但从家长的言谈中可感受到家长心中的那份喜悦和对孩子的认可。
二、换位思考。
老师的角色常常让我们更趋理性而缺乏感性,这就会导致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注重强调道理,而忽视家长感情上是否能接受,这就给
家校沟通设下了障碍。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时,特别是在孩子犯了错误需要家长配合时,我都先从心里想一想,如果我是家长,我会如何看待孩子的这种做法,然后再与家长沟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也会常常想,如果我是家长,我最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的孩子,然后我就以这样的希望来对待我的学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来疼。
例如,有些孩子比较想家,晚上经常与家长打电话,而且通话时间也比较长,但从学校的管理来看我们是不提倡这样的而且是要限制的,但如果从家长的角度看,他觉得这是对的,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还可能对学校的规定有看法。这时的沟通就要换位思考,才能有效沟通。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告诉家长,孩子想家是对的,是人之常情,而且作为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我们也常强调学生要经常给家长打打电话,对家人表示一下关心,“但是”,我话锋一转,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感情还需要家长的调节,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是有利于孩子情绪稳定,而不能让孩子的情绪波动,甚至整天只想着给家长打电话,这就脱离了你我的初衷,就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的沟通句句透出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家长也就能配合了。
三、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不仅在教育中能取到不凡的效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平时在与朋友聊天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孩子到了寄宿制的学校以后更不好交流了,性格也变得很怪了等等。其实,
作为家长有这样的认识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教育者,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变化规律。为了不让我的家长也有这种错误的定位,平时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会告诉他们,孩子到了五六年级甚至到了初一初二,是他们的叛逆期,这时候家长老师都要非常注意教育方式,不然会适得其反。然后我就告诉他们我在学校是如何与孩子交流的,比如我一般不当众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用个别交流的形式,交流时我也不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一条一条的分析开,象朋友聊天一样,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做到心服口服。家长一听我这样说,马上就会反应:“是啊,我也奇怪,孩子最近怎么都说不得,我还以为……”这就把家长的错误认识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再比如,我还经常与家长说孩子在哪些方面进步了,而不只是一味地告诉家长孩子有什么缺点,这两种说法目的应是一样的,但效果却大不相同。第一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也容易受这种“进步”的暗示而去寻找孩子进步的痕迹,而第二种方法家长听了不开心,也会象我们一样处处去寻找孩子的缺点,越看就越生气,也就越来越厌恨学校。
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你是有心人,你就常会有收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