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亲子游戏 » 正文

别让你的孩子不像孩子样儿(亲子早教大课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108

引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那么多小大人的诞生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沈烈敏认为主要在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

   独生子女居多使现在的孩子间交流时间变得很少,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父母亲自带,要不就是让爷爷奶奶或私人托养。孩子接触的群体都是大人,儿童幼小的心灵又对未知充满好奇心,而成人世界往往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最具吸引力,不知不觉地会进行效仿。

今天家长希望的是孩子“大器早成”;学校要的是孩子成为“考试机器”。孩子如果说了做了与家长和学校这种“价值观”相悖的话和事,在家则遭家长骂,在校则被教师训,天长日久,不是沉默以对,就是说空话应付。比如写作文,就必须符合老师设定的价值判断,要是写自已的真情实感,那么就不但得不到高分,说不定还要因不及格而重写。又比如当家长一次次给孩子“面授机宜”,教孩子怎么讨老师欢心,或者带着孩子去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多多关照”;怎样在评选三好学生时拉同学的选票,怎样在班干部竞选前与同学搞定关系……孩子要想不成人化也难矣!

现在的孩子又何止是说话成人化;言行举止都像小大人,一个比一个古灵精怪、老到深沉,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但将板子仅仅打在孩子身上,也不公平。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就成人化的孩子。童稚本是天性,每个孩子都不缺。然而天性又是可以被抑制的。与其惊诧于孩子言行举止都成了小大人,不如追问:平常时节,亲子教育,孩子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由得了他们吗?

  再比如近些年“选秀”狂潮四处席卷,连孩子也被卷入了秀场。参加“选秀”的孩孩,模仿着明星的动作、眼神和语调,讨论着成年人的话题,回答着成年人的问题……当他们张嘴一笑,那缺失的门牙告诉我们,他们还处于换牙的年龄。在这样一些导向之下,稚气的早夭,恰也是必然的了。

  孩子的性早熟今天已成为令人忧虑的现象,但孩子的“心早熟”同样需要我们正视。由于“心早熟”而失去的,不但是童言无忌,更是少年一代的集体失语。当孩子从开始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大人话,甚至学会了说大话、空话、套话的时候,当“心早熟”不仅表现为说话的成人化,而且更演变为一种“综合症”的时候,我们社会失去的就决不只是孩子们的童年了。

施用激素催熟的果蔬、儿童游戏、鸡鸭,如今在市场上已变成乏人问津的另类。为什么对孩子的“催熟”,我们不仅毫不在乎,而且更在乐此不疲呢?教育专家说,好的教育应当让孩子像孩子。触类旁通,我们是否还可以说,好的环境应当让孩子像孩子。如是,那么一个对孩子心催熟、孩子想不心早熟也难的环境,又是什么环境呢?追求和谐,今天正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孩子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依我看恰也应是和谐的题中之义。

中国幼儿网揭秘孩子不像孩子现象

怪现象一:举手投足“老气横秋”

  本市一场大型爱国教育展览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群小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孩子不但发起言来引经据典,表情丰富侃侃而谈;还不失时机地个个抢起镜头,最后还不忘问上一句“还有什么需要我回答的吗?”采访完毕,记者们可谓目瞪口呆,这哪是十来岁的孩子,明明是“久经沙场”的艺坛明星嘛?

  诸如此类的现象还很多。四五岁的孩子与同龄人说话开口便是:“我和你说……”领导腔调十足;两个孩子发生争执,居然能记恨在心好几天等等。

怪现象二:上学放学比“坐骑”

  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家庭都添置了自备车。父母自然不愿意再让孩子受“挤公交”之苦,上学放学,油门一踩了之。而汽车文化甚至也先于课堂文化进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昨天闭幕的“永达杯”儿童与汽车摄影大赛上,记者发现如今的孩子对汽车已经非常熟悉了。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比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张儿童作品。而在现场记者拿着数十款国内轿车的照片让孩子们指认,“蓝鸟、别克、保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一一认出,有的甚至能把价格报出来。

  不少孩子还当场比起了“坐骑”,“我上学是凯越送的!”“这算啥,我是宝马!”……那架势,俨然一个小小有车族。当一些学龄前儿童被问起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有的孩子回答说最想学会驾驶,可以自己开车上学。虽然答案无可厚非,但比起高玉宝的“我要读书”来,也不禁让人莞尔。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