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许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个高分回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能够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口气,可是很少有父母能够具体的帮助孩子怎样才给出人头地?我们从小就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都是父母所忽略的问题,以下就来教你怎样学会为孩子树立理想!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坐出租车回家的家长和司机的对话:
“师傅,你孩子工作了?”这位家长坐车的时候,喜欢不时跟驾驶员说说话,活跃一下气氛。
“工作了。数控机床专业毕业的,不愿意待在工厂的车间里干。现在跟着亲戚在‘汽车俱乐部’工作。成天到处跑着去给别人办保险啊、车辆手续啊等。嘿,反而好像还觉得蛮开心的!现在的年轻人啊,没办法……”司机显然也很愿意搭腔聊天。
“唉,孩子马上要高考了,真着急!”这个家长实质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现在毕了业的大学生,找个工作可难了!我们单位已经来了两三个硕士毕业的了,干的都是一般的工作……选什么专业好呢?”
知道这个家长住局机关的家属楼后,司机带点嫉妒味儿地说:“你们着什么急啊?孩子今后毕业了考公务员嘛!”
“当公务员?不能让他去!”这位家长很坚定地回答说,“我那孩子比较正派,人也比较爽直,可不适合当公务员!真的当了公务员,不是变坏了,就可能被人给整了!何况,他从来都很瞧不起我这个公务员……他想干的工作,是穿着白大褂搞什么科学研究之类的……”
这两个人的对话,给我们传递了以下信息:一是孩子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不是他的所学专业,这在我们身边已经很普遍;二是当公务员是普通大众对工作追求的首选,这也可以从考公务员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看出;三是孩子已经很大了(上高中了)还未确定职业目标(理想)。
对于第一点,学非所用肯定是一种浪费,这是没能从小正确树立理想而致;对于第二点,一是家长的功利心所致,二是孩子对未来的职业竞争不自信所致,三是家长和孩子共有的传统观念,而第三点,恰恰说明家长没有很好地帮助孩子树立职业目标。
不论做什么事,有目标才能有动力。但一些家长会说:“我天天跟孩子说必须出人头地!时时嘱咐他要考大学呀,我的目标意识够强的了。”
如此目标教育,怎能不让孩子走出校门不迷茫?其实,我这里说的是明晰的职业目标,具体形象的职业目标,吸引力和感召力远远大于概念化的“考大学”,这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比较大。帮孩子建立这一目标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为妥。
我曾问过很多中小学生“长大了干什么”,多数孩子都回答“上大学”或“上北大”“上清华”还有一些干脆回答“不知道”,这说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我们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个性、爱好、智力类型不予研究,对孩子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能实现自我、造福社会不怎么关心,他们关心的似乎只有一件事:提高孩子的社会地位,给大人挣脸面。难怪很多孩子现在都是在给家长学习,这都是家长引导不当造成的。
怎样引导更恰当呢?比如“非典”时期,你的孩子看电视,对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钦佩,萌生了做“白衣天使”的愿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你就可以想办法结识一两个素质较高的医生作为朋友,带孩子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聊天,到医院去看看他们怎样工作。你还可以事先跟他们打好招呼,让他们在和孩子的谈话中介绍一下要做一个医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而你则不去说这些话。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内行人说话孩子信服,很多话让别人说比家长自己说更好。这样,如果孩子真想将来当医生,他上课听讲、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医生的形象和话语就会成为他实实在在的动力,这时候“上大学”对他来说就不再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而变成了实现个人理想的必由之路,理想与现实挂上了钩。
即使你的孩子后来改变了理想,在改变前的这段时间里,当医生的理想也还是对他的学习起到了“临时发动机”的作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不怕孩子理想发生变化,就怕他没有理想,就怕他的理想不具体。
其实,帮助孩子树立职业理想,不只对他眼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而且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人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而擅长的工作,当然会比那些为了谋生不得不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的人活得快乐。职业理想涉及孩子一辈子的生活质量问题,不可不重视。
亲子教育对孩子的职业目标教育是从小开始的,这绝不是单一地把我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这一要孩子自愿,二要根据孩子所长,三要家长积极引导。当然,要随孩子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但到了初中,职业目标基本就明确了,因为这时孩子已经有了主见,他的优势(特长)也已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比如孩子说写能力比较强,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和喜好,孩子将来的工作虽然不能说到具体做什么,但是肯定是和说写分不开的,比如记者、律师或其他文职工作。
但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学会自食其力,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对于孩子的职业教育目标要从小做起,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努力的朝着一个方向奋斗,只有拥用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孩子才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避免孩子少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