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作用极为重要。”“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孩子七岁以前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的孩子可算是“一张白纸”,随你去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由于此时的孩子处在教什么有什么的时期,此时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对孩子将来有事半功倍之效。
孩子从小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匮乏,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那么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家长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身体接触。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母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继续给婴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小叶片涂上不同的颜色,风车转动起来,可以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多带孩子接触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在一起玩,也鼓励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儿园体检,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了避免这些,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幼儿教育
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中,一个固步自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融入社会这个整体。那么,如何让孩子早早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在O-3岁期间,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幼儿亲子
劳动习惯-- 让孩子从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对孩子的教养中,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在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亲子教育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为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与人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