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家教研究 » 正文

家庭中幼儿挫折教育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04

       挫折在一个人学习、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处理挫折、危机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强调赏识教育、保护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在顺境中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时,还应利用挫折来进行教育,以增强幼儿对挫折的抵抗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由于挫折的普遍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挫折会频繁地出现在幼儿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过程中。所以,幼儿挫折教育应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境为教育契机。       幼儿挫折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幼儿生活学习情境中的挫折情境,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并能积极主动地实施对策,从而不断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进而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教育。       二、在家庭中实施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1.家庭当中的挫折教育能充分体现教育的针对性、个体性和完整性,能弥补幼儿园教育中普遍性、集体性的不足。       2.家庭对幼儿个性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幼儿挫折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幼儿心理素质、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家庭应当成为幼儿挫折教育的主要场所。       (二)可能性       1.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抓住幼儿生活中每一种挫折和困境,有目的地进行挫折教育。       2.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挫折、困惑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对幼儿抗挫能力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幼儿家庭挫折教育策略       (一)赋予挫折应有的教育地位       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幼儿的保护意识,会有意识地避免幼儿受挫折,尽力为幼儿营造一帆风顺的体验。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就是特定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虽然过度的挫折刺激不一定能形成幼儿对挫折的正确反应,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挫折刺激,也就无所谓积极应对行为的形成。即,回避挫折事实的做法,不能使幼儿获得对挫折的抵抗或“免疫”力,只会造成幼儿对防不胜防的挫折的“过敏反应”——不知所措、焦虑、沮丧、退缩等,最终由于成人过度保护而造成幼儿抗挫能力低下、心理脆弱等的后果。所以,家长在对子女教育问题上,要给予挫折应有的教育地位,充分认识到适度的挫折教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利用挫折情境,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幼儿在经受积极的挫折教育的历程中产生抗挫折能力。       (二)善于捕捉挫折教育机会       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挫折感是随处随时可见的,如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同伴冲突发生,学习困难等。“生活即教育”,儿童成长的过程跟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相互适应过程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幼儿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经历都对其成长有着特定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提供给幼儿正面的教育效应。幼儿挫折教育无需刻意设计。家长们需要 细心观察、捕捉幼儿生活当中的细节,善于利用幼儿生活情境中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幼儿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不断积累应付挫折的知识经验。       (三)重在引导幼儿对挫折的正确认知       根据艾里斯的挫折ABC理论,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消极反应和人遭遇的挫折本身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对挫折认知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人遭遇挫折后的情感和行为。所以,帮助幼儿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知是幼儿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帮助幼儿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碰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它;挫折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也许是在提醒人们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或者是方法对不对头;首先是对挫折原因的正确分析,然后是找到解决的办法,等等。       (四)给幼儿营造充满关爱的环境       相对于外在客观世界,幼儿是弱小的。幼儿在面对挫折时,一般会出现悲观、失望、退缩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的出现一般是基于对挫折的错误认知、错误归因等。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不能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孩子容易形成习惯性的对挫折的消极反应,久而久之,这种习惯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固化成为一种应对挫折的消极心理品质,更谈不上有较强的抗挫能力了。       所以,当孩子处于挫折情境中时,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听孩子倾诉,充分了解孩子受挫的过程和感受,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幼儿有勇气正视挫折,并引导幼儿正确归因,积极寻找对策,直至成功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避免幼儿独自面对挫折时产生的恐惧感,甚至形成自卑、懦弱、封闭的性格。幼儿经历在成人关爱下战胜挫折的过程,体验战胜挫折后的愉悦,才会由被动应对挫折进入主动应对挫折的阶段。       (五)利用挫折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对于因幼儿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自身能力欠缺所造成的挫折感,如扣子扣不上、不会做某个动作、做不好某个手工作品等。家长应该在引导幼儿分析造成挫折的客观原因、寻找对策、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对于因幼儿本身不良个性所造成的挫折感,如因过分任性、自我中心等原因受到小朋友冷落、挨老师批评等,在幼儿对已有后果的深刻体验的前提下,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反省造成挫折的个人原因,引导幼儿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培养幼儿正确对待挫折的同时,逐渐培养幼儿遵守基本行为规则、正确与人交往、互助及合作意识等。       对于因他人不公正行为所造成的幼儿的挫折感,如老师不理智的处理方式、小伙伴的嘲笑等,家长应鼓励幼儿主动用行动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处于受挫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从而培养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等。       (六)注意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方面,家长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对幼儿抗挫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应注意在挫折和困境面前展示给幼儿积极、坚强、充满自信的形象。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亲子冲突。正确的处理方式不仅是对幼儿的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还会避免家长因自己不当的处理方式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挫折感。   注释: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2]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3]刘丽菊,关青.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新探之一.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刘丽菊,姚向君.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新探之二.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