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家教研究 » 正文

儿童教育与儿童的生活质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72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目的,关注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同样也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使命。教育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关注儿童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关注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对自身生活的体验,关注他们在教育机构中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对儿童真正的尊重、信任和爱。     一、儿童生活质量研究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的满足程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点,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生活首先是生存,活动。人作为生活中的人,是现实的人,也是追求可能生活的人。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可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也更有着深远的意义,人们期望过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过美好的更有价值的生活,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烈。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主体——人对自身生命的终极关怀,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是朝向人类本性的一种回归,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本性的满足,应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生活质量简单地说就是生活状况的好坏程度,同时它又是—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概念。不仅包括生活的物质层面,同时也包含非有形的精神生活层面,评定生活质量的标准既要包含主观因素,又要有客观因素。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活质量的概念不断拓展,其内涵更加丰富。1958年加尔布雷斯在其《丰裕社会》中首创“生活质量”的概念,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热潮,直至今日仍然方兴未艾。从最初仅考虑生活状况的好坏程度,用客观社会指标对生活质量进行描述分析,用GDP等指数来泛化所有的测量手段和评价标准,直至人们意识到客观指标反映的只是人们拥有某种客观物质的数量状况,并不代表人们生活质量的高标准,生活质量应更多地从主观心理方面强调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1976年坎布尔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我国学者林南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活各方面的评价和总结”①,这些观点都倾向于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认为生活质量应反映人们的认知、情感和反馈三个层面,即包括满意度、幸福感和社会积极性等。正如阿玛塔尔·森提出,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最终检验,不是普通的物的指标,而是人的能力发展的程度,是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②     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的生活与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成人,依附于其所属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依附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观念和行为等等。今天儿童的生活质量与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的生活质量相比确实有着明显的提高,这是事实,所以今天的成人会断言:“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生活幸福多了。”成人这种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以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为基础的,是不是成人对儿童生活质量的感受就是正确的?今天的儿童是否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与童年的快乐?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判断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儿童生活质量的高低不是仅以成人的评价分析为标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更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儿童更早、更快地学习知识。儿童,这稚嫩的生命体有着更多的直觉和情感色彩,他们在现实中切实地体验着自身的生活,敏锐地感受着自身的生活和生活质量。儿童的生活质量是儿童从一个独立的个体视角去感受的生活品质,是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的总和,是在其生活世界中所感受的生活整体质量。而如今成人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忽略儿童主观上对生活的感受,成人需要意识到儿童当下生活的质量是成人后生活质量的前设,儿童期生活质量的低下,必将导致成人生活的动荡和波折。在儿童教育机构中,成人要提高对儿童实际生活感受的敏感性,除了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发展环境,更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生活。     二、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     教育,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活实现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必须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因为教育不仅是人口变化和人的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有赖于教育进步的支持,而普及高质量的教育是提高生活质量首先的基本的教育职责所在。”③儿童的生活毫无疑问包含着教育,教育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教育含有儿童生活的特征、成分、性质,并表现出生活的某些功能,而儿童的生活也含有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等。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儿童教育必须要关注儿童的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永恒主义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使受教育者为将来生活作某种准备;存在主义教育家则认为教育所要寻找的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模式,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人,从而能够过一种个性化的生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无论中西方各教育流派的理论如何不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教育看作生活,或者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而事实上,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作为人的生活,在人接受正规教育之前,这种生活就已经萌发了,教育始终与个体的生活并行交错。对儿童而言,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生活作为一种过程,儿童在生活中走进教育,在教育中开始一种特殊的生活,所以儿童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     儿童教育关注儿童的生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儿童教育关注儿童当时当下的生活,关注儿童当时当下生活的价值。关注儿童当时当下的生活,就要承认儿童期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教育要对儿童此时此刻的生活需求作出积极的回应,不要单纯以将来生活的要求规范儿童当下的生活,更不能为了未来而牺牲儿童今天的生活。“长大后做个钢琴家,现在就要苦苦练琴……”“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不下岗……”“一个好孩子只要好好学习,长大上个好大学,前途就光明了……”。如果在未来光明到来之前一直是黑暗笼罩着孩子当前的生活,那么美好前程的准备期就成了儿童的消极情感期、焦虑期,儿童在为此付出代价,而且有时这种代价是非常沉重的。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以及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儿童现在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有相同的价值,没有儿童今天的快乐生活就没有明天幸福的成年。     儿童教育关注儿童生活的第二层含义是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人的生活是一个总体,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的统一。日常生活是一种具有自在性特征的生活,这种生活比较制度化生活更富有自生性、习惯性和情感性的特点。⑤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偏偏有许多老师把游戏和学习分得很清,把课上和课下分得很清,把语文课和艺术课分得很清,把儿童的生活按教师的规则分得很清。家长更认为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尽可能地多上几个,课余生活如果安排得满满的,儿童的生活就理应是丰富多彩的了。高质量的儿童生活质量是客观物质条件和儿童对生活的主观感受的统一,包含着儿童对生活满意度,包含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家长花了大笔金钱买钢琴,让孩子上钢琴学习班,孩子却希望钢琴能被小偷偷走,问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玩”是最简单、最质朴的回答,而现在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关注儿童的整体生活既要整合儿童的日常、非日常生活,又要在提高儿童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关注儿童整个童年期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的感受与体验,让儿童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儿童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教育会提高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关注儿童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关注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学习方式,关注儿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生活的快乐体验。     1.  关注儿童个体在生活中的发展。     弗朗索瓦·佩鲁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高要求是人,发展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发展的原动力。⑥从此意义上讲,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就是关注一切儿童的发展和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成人要注重儿童在生活中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要用过度的超前开发、超快开发得不偿失地教育儿童。评价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儿童作为个体在生活中获得发展的质量如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对儿童的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提出人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没有笨小孩。传统上以逻辑数学、语言方面的能力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实则是对儿童发展提出片面的高要求,忽视了儿童多元智能的其他方面,同时也使有其他领域智能的儿童成为“发展差的孩子”“笨孩子”。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就是要关注每个孩子发展状况,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领域。成人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发展空间,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能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而做出努力。     2.  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     儿童的学习过程是儿童对周围事物全身心投入的探索过程,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要正确的看待儿童的学习和学习方式。在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记忆性的学习,以这种方式学习,儿童在获得一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动力作用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而好奇心、探究的精神和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满足儿童探索的需要,而不是把成人世界中冷冰冰的知识塞给儿童。儿童的学习发生在儿童的生活之中,脱离儿童生活的事物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不能引发儿童的探究的欲望。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就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引起兴趣,亲身面对事物,尝试靠自己的力量去操作、探索、解决问题,让主动的探究成为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儿童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有准备的学习环境,成人支持儿童的探索学习,成为儿童学习的同伴。一味地灌输科学知识,儿童机械被动地学习,最终扼杀的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3.  关注儿童在生活中的快乐体验。     儿童应该是愉悦地徜徉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他们首先是一个孩子,是喜欢玩,喜欢笑,喜欢故事、童话、音乐,喜欢幻想的孩子。儿童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卢梭指出,在自然状态下,有时在成人眼里是痛苦的事,而儿童却感到其乐无穷。我们常常看到“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⑦这就是孩子的快乐。儿童期的快乐是自然赋予儿童的最重要的权利,而“玩”是儿童不容忽视的权利,只有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到了玩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探索的快乐,甚至是无理由的快乐,我们才能说他们在享受着较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能为儿童的生活质量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莫过于让儿童舒展天性,感受快乐,让儿童在玩中观察神奇的世界,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面对儿童世界,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关注儿童的生活质量,关注儿童的幸福童年。在关注儿童的生活,评论儿童生活质量的同时,我们常常回首自己的童年,那捉迷藏时忐忑不安的心情,那高空的云雀的歌唱,那肆无忌惮地玩泥巴、摔跤,恶作剧得逞时的窃笑……我们很难想象现在的孩子长大后的回忆是否如我们一样鲜活,充满着彩色梦想与朝气,但我们相信,有一个幸福的、快乐的童年是每个人的权利,童年的丰盈给予人们对美好人性和美好自然的许多感受、认识、领悟和记忆。当我们的教育在呼唤回归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探索的生活世界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为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为儿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饶权,周长城;《关于生活质量指标问题的探讨》,《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第8期。     ②吴姚东:《生活质量:当代发展观的新内涵》,《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的使命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④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10页。     ⑤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149页。     ⑥吴姚东:《生活质量:当代发展观的新内涵》.《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⑦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6页。       主要参考文献:     l.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衣俊卿著;《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周浩波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周长城著:《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徐愫:《生活质量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