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父母课堂 » 正文

家长对待孩子游戏的误区及纠正的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06

      孩子的整个童年期就是游戏期。童年之所以快乐自由,就在于拥有游戏。游戏不仅是孩子的物质世界, 更是孩子的精神家园。所以, 家长应该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游戏, 努力为其营造一个欢乐幸福的童年。然而, 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游戏活动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主要有:       误区一: 对待游戏的态度——玩玩而已       有些家长在思想上没有重视游戏, 不能真正理解游戏的内涵和把握游戏的本质, 认为游戏无非就是哄着孩子玩玩,高兴时就逗逗孩子, 心情不好时就对孩子的游戏不管不问。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的游戏与学习隔裂开来, 认为游戏只是孩子学习之余的调剂品, 孩子最重要的事是学习而不是玩耍。       误区二: 过度放任孩子的游戏——不理不睬       有些家长认为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大人无须过问,更没有必要参与。所以, 他们对孩子的游戏不理不睬, 只顾忙于自己的事情。当孩子要求家长和他一起玩时, 家长常常拒绝: “宝宝乖, 自己玩去!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家长更谈不上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与指导。由此, 孩子的游戏就可能停留在表面, 不能深入开展下去。       误区三: 认为孩子的“出格”游戏——胡作非为       有时孩子的游戏不免 “出格”, 如弄脏衣物, 抹花自己的脸, 摔坏妈妈心爱的花瓶……遇到这种情况, 有些家长则大动肝火, 不分青红皂白, 给孩子就是一顿训斥与责骂。对孩子来说,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 孩子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甚至恼火。尤其当孩子玩一些出格的游戏时, 有的父母一时情绪失控, 就会大声训斥孩子, 这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误区四: 破坏孩子的独自游戏——自我中心       有些家长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孩子的游戏行为。孩子正沉浸于自己的游戏中, 而家长想让孩子投入到自己预想的游戏中, 于是不管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多么开心快乐, 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去, 以为自己的游戏才能让孩子 “学”到 “知识”。即使孩子不喜欢家长为他组织的游戏, 家长也强迫孩子去玩。       误区五: 开展的游戏不适合孩子——违背年龄       有些家长兴致勃勃地与孩子进行游戏, 却发现孩子提不起一点精神。难道孩子不喜欢做游戏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只是不喜欢家长为他准备的这种 “游戏”。孩子都3 岁了, 倘若家长还和他玩 “跳高高”的游戏, 孩子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而超出孩子年龄的游戏, 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约束, 他们不能玩也不会玩, 当然也会予以排斥。       误区六: 游戏中急于帮助孩子——操之过急       孩子正在摆弄一个新玩具, 左看右看, 对这个新玩具充满好奇。孩子刚要动手拆卸它, 家长就急急地跑过来, 按照说明书上的玩法告诉孩子该如何拆装、组合。当孩子按照教他的方法做了, 家长则高兴地夸宝宝聪明。殊不知, 家长这种做法往往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长此下去, 当孩子再拿到一个新玩具时, 他会等着爸爸妈妈教他怎么玩, 而不再尝试着自己去摸索。而且, 一种玩具可能有多种玩法,他可能只会玩家长教给他的那一种。       误区七: 游戏后替孩子整理玩具——代拾残局       孩子玩完后, 就把满地的玩具扔在那儿, 自顾干别的去了。家长却一声不吭, 默默地替孩子收拾凌乱的场面, 帮孩子把玩具归位。家长的这种做法, 其实是纵容了孩子做事有始无终、有头无尾, 孩子也丧失了从中可以得到的乐趣和成就感。       针对以上几个误区, 不妨采取以下对策:       1.尊重孩子的“游戏权”       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 他长大以后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这样。一个全神贯注地、严肃地、坚持地进行游戏的儿童, 长大后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决心、有毅力、有责任感的人。正如福禄贝尔所说的: “儿童早期的游戏, 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 而且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儿童早期的游戏, 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所以,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 重视孩子的游戏, 关注孩子的游戏。正是因为游戏, 孩子才充满了天真, 其生活才充满了灵性。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在游戏中得以释放和缓解。游戏就是孩子的天堂和乐园, 它给孩子带来了欢乐、自由、满足、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平静以及整个世界的安宁。       2.包容孩子适度的 “出格”       孩子毕竟是孩子, 正因为他天真、活泼, 所以玩起来才会那么大胆豪放、无拘无束, 没有大人那么多顾虑, 这就难免发生一些 “出格”的事情。孩子是敏感的, 自己做了 “出格”的事情, 心里也会七上八下、战战兢兢, 内心也会开始自责。倘若家长再一味埋怨孩子, 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巨大的创伤, 以后做事情难免畏手畏脚、胆小怕事。其实, 面对这种情况, 家长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解释,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不小心而打坏了东西, 那么家长只需让孩子下次注意就行了。孩子因为童真童趣而抹花自己的脸, 弄脏自己的衣服,家长首先应对孩子提出表扬, 夸宝贝有创意, 然后引导孩子走向正常的宣泄途径。家长可多准备一些纸张、玩具娃娃供孩子涂抹。但如果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 家长就任由孩子去做吧。相比孩子的成长快乐, 那算不得什么。       3.学会对孩子“放手”       有时候, 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 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大的孩子, 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 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所以孩子独自游戏时, 家长不要去打扰他, 更不要把孩子强行拉进自己的 “游戏”中, 强迫孩子干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要知道家长与孩子应是平等的关系。即使孩子勉强加入了家长为他精心准备的 “游戏”之中, 他得到的也不再是轻松愉悦。此时的 “游戏”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因为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就看它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快乐轻松与自由。所以, 游戏最重要的是它的情感价值, 认知价值等只是它的附属品。家长如果不顾孩子内心的体验, 强迫他在自己组织的游戏中 “学习”的做法, 其实是舍本逐末。       4.选择适宜的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有些游戏, 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玩, 但他们玩的深度和广度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 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是需要特定的游戏与之相匹配的。作为家长, 应该引导孩子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 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 也才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2 岁以内的婴儿, 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握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 所以, 家长应多与他们进行一些活动性游戏、感官游戏等; 3~4 岁的幼儿, 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 独立性和运动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一些形象性和运动性较强的游戏也许更适合他们; 5~6 岁的幼儿, 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运动机能也更加成熟, 家长可以与其开展一些活动性强且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游戏。       5.及时而到位的“出手”       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游戏时, 应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先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家长只是在一边用心地观察。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 家长才有必要介入, 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与指导, 使游戏深入开展下去。有些家长是急性子, 看到孩子笨手笨脚, 便急于帮忙。比如穿珠子时, 家长看到孩子好长时间也穿不进一颗珠子, 便着急起来, 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珠子, 说: “这样不就穿进去了嘛! ”要知道,孩子在坚持不懈地做一件很 “困难”的事情, 正是他毅力与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也学会了思考, 体验了生活, 家长不必急着去打扰他。       6.学会 “懒”一点       孩子做完游戏后, 家长应该让他学着自己整理玩具。刚开始家长可以帮他一起做, 慢慢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以后游戏结束后就自觉地整理玩具。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能从中获得许多益处: (1) 可以从刚才游戏中的躁动回归生活的平静, 心理上有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 (2) 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辨别能力, 发展了他们的分类能力。 (3) 孩子有权决定对玩具的去留。有些玩具家长觉得没用了, 于是就在整理它们的过程中替孩子扔掉了。殊不知这可能是孩子最心爱的宝贝, 等孩子下次找不到它们时, 很可能会埋怨父母不经自己的同意就把玩具处理掉了。倘若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4) 当孩子看到自己收拾完后井然有序的屋子, 心里就会油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5) 孩子自己整理的东西, 他会做到心中有数, 以后再玩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玩具。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