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别让“幼小衔接”脱节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152

  成因探究——脱节现象有内因

  据调查,每年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十分普遍。他们感到上课时间长,作业多,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导致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不少学生学业的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现象多,自信心下降等等。因而许多幼儿留恋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有的甚至羡慕退休的爷爷、奶奶,产生“我什么时候退休,多玩玩好开心”的想法。

  造成幼儿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因而造成众多脱节现象。

  学习生活内容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因而它们对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诸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广州市白云区朝天小学吴老师介绍说:“幼儿园以玩耍为主,而小学开始了学习生涯,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很多事情要靠小朋友自己单独去面对和处理,开始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学习文化知识,因而遇到的困难也可想而知。”上小学,他们上课首先遇到的就是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抽象的数字及符号,甚至上音乐课也是五线谱。一进校门就有许多规则要他们熟习和遵守,像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礼仪规范,此外,各校还有各自对上课、做操、上下楼梯、上厕所等等规定。在生活上,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长,而小学却是上课来下课走,课间和课外活动相对少。“很多小朋友没有时间观念,还以为是在幼儿园,经常喜欢走出走入。” 吴老师补充道。

  人际关系不同

  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少 ,更谈不上沟通了。

  中山市小榄镇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黄艺红老师表示:“在幼儿心中,老师的角色有点变化,从幼儿园妈妈式的阿姨到小学里教知识的老师,很多小朋友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跟老师打交道,只有一两个性格开朗的新生才会给老师说说以前在幼儿园里的趣事,说说自己喜欢电视中的哪些主角等等,不过这是特例而已。”

  评价标准不同

  还有,幼儿园和小学在评价学生的标准上也很不相同。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是机敏、灵活、能力强的幼儿,到了小学常被一些教师视作淘气、不守规矩、不听话的学生。幼儿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入了规则的海洋”,这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总之,以上种种变化,不仅是多方面、大量的,而且是突变的。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幼儿与过去习惯了的生活完全告别,六七岁的幼儿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是很难承受的。

  小链接——入学10条件

  幼儿是不是具备了入学的条件,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规则,而且,每个幼儿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应当首选看幼儿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下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许能帮助您思考并确定自己的幼儿是不是可以入学了(回答“是”得1分)。

  1.幼儿是不是能愉快地同别的幼儿相处?

  2.幼儿是不是懂得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和说明,例如能辨别方位,根据幼儿游戏机的指令进行操作等等。

  3.在没有家长或其他成人照看时,幼儿能不能应付一些简单的事?

  4.幼儿能不能坚持一个较长的学习日,而中间不必去睡一觉?

  5.幼儿是不是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说,而不是一味地固执、任性?

  6.幼儿对上学的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7.幼儿在家长谈及上学时是不是很向往?

  8.幼儿是否掌握了父母的姓名、自己的姓名及年龄?

  9.幼儿是否知道上学的路线?

  10.幼儿是否要求家长添置文具?

  说明:

  得分7分以上者,说明幼儿基本具备了入学条件。

  得分在6分以下者,说明幼儿入学条件还不成熟。

  幼儿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学前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及主导活动,学前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期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连续和渐进发展的。幼儿从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活动的转变需要有个逐渐的发展过程,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幼小衔接”任重道远。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