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幼儿在去幼儿园的途中会大哭大闹,而有时候会回家闷闷不乐。为什么呢?而身为幼儿园的老师,也在与幼儿的交流中不断总结经验,领悟让幼儿快乐的真谛。同时,也希望为人父母者有所借鉴。
幼儿在家玩够了吗
王甘老师
我发现,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国家的幼儿普遍在幼儿园时间过长。美国的幼儿园,一般都是3点半离园。幼儿回家还能玩很长时间。而且,春假、冬假、感恩节、国庆节等等,各种假期繁多,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松弛,享受家庭。尤其是夏天的假期,往往一放两三个月。美国也有许多妈妈上班,所以有的幼儿园也提供暑期课程,但基本上是游泳、看戏、郊游等“玩”的活动。家长和老师的共识是,幼儿园
的首要功能是帮助幼儿发展,这样有张有弛,对幼儿的发展最有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她们经常休息充电,也能够在工作时对待幼儿更耐心。而我们国家的幼儿园,过去首要目的是为家长服务,让家长腾出精力来工作。因此,幼儿不仅在园时间长,不少幼儿还进入全托。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寒暑假,而且往往放学比幼儿园还早。幼儿在园时间长,必然在家时间短,总觉得在家没呆够,就会影响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小橡树曾经有一个幼儿,已经适应了,又突然开始不爱上幼儿园。
妈妈非常奇怪,他以前很爱来的呀!我和妈妈聊天,发现原来是由于搬家,刚把幼儿心爱的家具和玩具从外地运了来。幼儿在家没享受够,自然不想来园。妈妈听了我的解释,每天4点就接他回家,很快,他又高高兴兴地来园了。还有别的情况,比如家里有了新的玩伴,爸爸最近下班早了等等,都可能对幼儿产生影响。
深圳地区,也许是受香港的影响,幼儿园往往4点放学,幼儿可以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玩,交不同年龄的朋友。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全家围坐,其乐融融。虽然受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限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人在父母下班前照顾幼儿,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尽力而为。
老师的思索:
在外国幼儿园工作时,觉得幼儿是那么喜欢幼儿园,很奇怪国内为什么有不少幼儿不喜欢上幼儿园。那时候,以为是因为教学方法不一样。创办小橡树后,可以大胆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时我逐步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家庭和幼儿园有着根本的区别。目前我们国家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成年人和幼儿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幼儿可以得到家长的充分关注。而且,幼儿可以随意挑选想玩的玩具,不会有人和他争抢,不需要等待。因此,幼儿在家里的状态非常放松。在幼儿园则不然。尽管许多幼儿园已经提高了师生比,可是从小习惯了一对一关注的幼儿往往还是觉得受到了冷落。
另外,自己看中的玩具,可能别的幼儿在玩,自己需要等待。小朋友之间还会发生一些小小摩擦,小小不快。幼儿园的这些不愉快,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通过这个过程,幼儿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可是,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不同空间环境的转换,需要放松,还不会充分表达和宣泄的幼儿就更是这样。
幼儿园和父母都应该认识到,家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幼儿只有尽情享受家庭,才能充分享受幼儿园。
做幼儿精神世界中的朋友
曹妮妮老师
健健是个秩序感强、做事很认真的幼儿。今天午睡时,他入睡得较晚,起床也比其他小朋友稍晚一些。老师走到活动室时,发现他拿着很喜欢的小狗裤子站在那儿,脸上没有了平时的宁静与快乐,而是焦虑,因为其他小朋友已经拿好旱冰鞋准备进行户外活动了。
老师连忙帮他穿好裤子,健健摸着裤子后边的大口袋说:“大口袋在前边的。”老师告诉他,如果大口袋在前边,小狗图案的尾巴便会在前边,就不对了。但他坚持己见,老师就帮他将正反换过来。他看到小狗的尾巴真的朝前了,就同意又换了过来。可他脸上的表情仍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老师明白他一定还有想不通的问题。
于是,老师没有坚持让他做其他的事情,而是让他换上室外鞋准备出去滑旱冰。走到草地上时,他情绪已好了很多。于是老师蹲下来摸着他的手轻轻地说:“健健,老师知道你刚才有点难受,现在好点了吗?如果好点了,就和老师聊聊,如果觉得还很难受,还可以在这儿哭一下,老师陪着你。”“老师,我好点了。”“那你可以和老师讲讲刚才你怎么了吗?”“我做了一个梦。”“噢,原来是一个梦,是不是这个梦让你难受呀?”“对,我梦见小朋友都不见了……”
老师明白了,健健梦见自己和小朋友出去玩,他找不到小朋友了,醒来后仍沉浸在不安的情绪中,又看见小朋友已经开始出去,自己又落在了后边,以致情绪更不好。于是老师和他聊了一会有关梦的事情,最后幼儿说:“老师,我明白了,有的梦是好的,有的梦是不好的,可是都是假的。”终于,小健健也高高兴兴地找小朋友滑旱冰去了。
老师的思索:
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我们往往能够用言语表达。由于我们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也可以在烦恼时回避其他人。但幼儿比较弱小,还不太会表达和排遣情绪,也往往得依赖成人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可是幼儿虽小,也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如果简单地把幼儿情绪的起落归结为“不听话”、“不配合老师”,就会压抑甚至伤害幼儿。成人如果能够放下架子,真正地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去,能够理解幼儿,观察幼儿的真实心理状态,会让幼儿很快在幼儿园找到自己的“知己”。因为有人倾听他,有人理解他,能让他尽快摆脱掉一些小烦恼而高兴起来,幼儿便会对幼儿园有一种亲近之感和想念之情。
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
孙宏伟老师
一天,瓜瓜站在饮水机旁,不停地掀动饮水机的开关,对时断时续的水流显得十分兴奋,还用手去触摸。水洒得到处都是,他却浑然不觉,仍然沉浸在饮水机给他带来的快乐里。此时我觉得不应该马上用道德判断幼儿的这个行为是对还是错。在他的手里掌握着开关,也就决定着水流,为此他感到快乐。我就去问他是否愿意做一项关于水的工作,他马上回答说:“可以。”于是,他就牵着我的手来到教室。我为他准备了许多用来玩水的玩具,想进一步观察他是否对这些玩具有所选择。
他先是拿起了一个小水壶,在每个玩具上都淋了一遍后,他选定了一架水车。他延续了刚才在饮水机旁的行为:用小水壶来控制水流,流出的水决定水轮向前转或向后转。他一直十分快乐地从事着这项工作。我们还把水壶的水不断地倒入大水桶里,最后,瓜瓜很兴奋地和我把大水桶的水提给小朋友们洗手了。
我的音乐课上常会有这种情形:当幼儿们听到一首新的曲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停止手中的游戏或相互间的交谈停下来聆听。他们的眼睛直直地看着你,有的还张开了嘴巴。急性子的人这时恐怕要发火,幼儿们都不跟老师一起做动作,还傻呆呆地看着,这课堂也太不活跃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个时候不能去强制幼儿配合,因为幼儿学习的方式与成人大相径庭。
当幼儿听到一首不熟悉的乐曲时,他此时置身于与平日有所区别的环境中,他首先会感到内心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必须集中所有注意力来倾听音乐的流向,如果要配合音乐有所动作,这对小幼儿来说无疑不是件轻松的事。但他会在这样一种环境里自动发挥他的吸收性心智,当重复许多次以后你会发现,幼儿已逐渐将音乐安静地吸收并开始有爆发力的释放。他们突然会唱你课上唱的歌儿。他们由刚开始进入教室的混乱的无序状态,到听到音乐时的专注有序,这个过程是幼儿自发的内在的行为。
老师的思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岁左右的幼儿时常在日常行为中更多地意识到自我,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作用令他们感到愉快。受内在精神的指引,他更能专注地有选择地从事一项工作,他的专注力进一步内化进而将通过行为得来的经验转变成智力。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是生长,教育即生活。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出幼儿成长迷宫中的蛛丝马迹。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人生就像树,幼儿身上隐藏一生所要展现的本领。正确的教育如同园丁的艺术,他必须充分认识人类心智的构造,将人的各种能力结合起来。”教育者更应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更好地让幼儿立根于自己的世界。
理解带来信任
姬宁老师
由于我带的是小班,幼儿们在2~3岁这个阶段,他们的一些活动还不能像大幼儿那样自在,还需要老师的配合。而且他们的游戏,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自己的设计,老师只要扮演他安排的角色,就可以让他感到满足,他脸上的快乐是用语言所不能形容的。这使我感觉到,要让幼儿感到快乐,首先老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总是摆在成人的位置上,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幼儿。
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幼儿想要一种什么样的游戏方式,才能更好地和他们玩在一起。我想:玩是幼儿们的天性,如果说他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幼儿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有一个幼儿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
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
老师的思索:
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幼儿,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刚入园的幼儿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幼儿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幼儿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幼儿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
如果想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幼儿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幼儿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不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