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送进幼儿园的陈女士,按捺不住想宝宝的冲动,在家打开电脑登录阳光网,点击“网络视频点播”,输入幼儿园给自己提供的密码后,正在教室里活动的宝宝出现在她眼前。先是看见宝宝们在吃点心,然后看见宝宝们靠着墙根坐成一排,听老师在教室中央的移动黑板上讲课。
陈女士从网上看到的这些直播画面,是通过她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班级里的摄像头“直播”的。记者在幼儿园看到,摄像头安装在教室房顶的一个角上。“它能覆盖到教室的各个角落,”阳光英才幼儿园园长 说,“为了使图像清晰,我们要求老师拆掉了教室里所有能挡镜头的装饰物。”
告诉记者,父母通过登录阳光网,按照学校提供的密码,随时都可以通过网上看到课堂教学直播。“父母还可以自己转移镜头,并通过调焦的方式清晰地看到自己幼儿的表现。”
说,“但考虑到每个父母的需求不同,不可能让每个人同时都来操作摄像头,因此父母在网上只能看到统一的画面。”
为父母提供课堂网上直播服务,阳光英才幼儿园是从今年3月才开始的。这种通过网络摄像头全程监控宝宝的幼儿园被形象地称为“透明幼儿园”。“目前试点的只有婴儿班和其中的一个班。” 说,“因为这两个班的幼儿年龄小,父母们有更为强烈的这种需求。如果试点效果很好,我们会考虑将其推广到幼儿园的所有班级。”
记者了解到,这种目前零星出现的透明幼儿园却遭到了一些专家和老牌幼儿园的反对。
■父母:在线直播减轻了对宝宝的思念
■专家:“第三只眼”监控容易压抑幼儿个性
■业内人士:如密码泄露则宝宝的人身安全堪忧
■各方争议
教育专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这种做法,我直感不太好。”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说,“现在许多父母并不完全懂教育,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如果不尽如人意,在家就会对其进行批评。幼儿的感觉是常常处在一种被监控状态下,心灵受到压抑和束缚,反而不敢大胆地表现。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是为了父母去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们丧失了自由的心灵和生活。”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指出,幼儿成长过程是良好习惯养成和规范内化的过程,关键靠培养。有一天,幼儿们发现:自己在校的一言一行都能被父母看到,幼儿会故意表现很乖的动作,让父母表扬自己,而这不是幼儿内化的行为。时间长了,“第三只眼睛”会扭曲幼儿的行为和人格,也容易让幼儿养成“为他人活着”的想法:父母开心自己就好,要为父母活着。
幼儿父母:直播减轻了与幼儿分离的焦虑
对于幼儿园提供的网上视频直播服务,宝宝只有2岁多的陈女士非常欢迎。“宝宝刚送进幼儿园,父母难免会出现一些担忧:宝宝睡安稳了吗?与小朋友玩得怎么样?尿裤子了没有?”一直说自己是一个硬心肠父母的陈女士说,“第一个星期感觉异常痛苦,每天都有无数次的冲动想给幼儿园打电话。能从网上通过视频看到宝宝在幼儿园的吃、喝、玩、睡等,再也不用早点下班去接幼儿了,与幼儿的分离焦虑症也减轻了一些。”
阳光英才幼儿园园长 告诉记者,在今年3月未提供此项服务之前,一到下午父母接幼儿时间,总有父母问幼儿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有时从5点15分开大门,老师一直得回答到晚上8点多。”现在,父母是一领幼儿就回家了。“幼儿园为父母提供了网址、密码,以及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父母随时可以打开电脑实时看到幼儿的一切。” 说。
传统名牌幼儿园:不会选择使用网上直播
“幼儿园安装这样的系统并不困难。”中电金捷幼儿园视频管理与发布系统有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有ADSL保证专线上网,加上摄像头等基本就可以了,投入非常少。”尽管技术过关、父母欢迎,但传统名牌幼儿园却对此并不感兴趣。他们还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这种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张澜对此明确表示不赞同。张澜说,“首先摄像头的片面信息会让父母和老师产生误解。比如,当一个父母看见自己的幼儿正在独处的镜头时,有的父母就会质疑‘幼儿园老师怎么可以不管我的幼儿呢?’第二,这个系统的安全性也值得考虑。尽管父母是通过密码登录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摄像头安置在教室中,对教师一天行为的‘监控’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这样不利于家庭与幼儿园良好关系的建立。”
幼儿园教师:对教室安装摄像头有顾虑
教室里突然多了“第三只眼睛”监控自己上课,在摄像头安装初期,幼儿园的许多老师都有顾虑。“当时压力确实很大,老师就像电视台的主持人,每天像作现场直播。”一位老师坦言,“另外,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如果自己被摄像头监控,那她就辞职离开。
但也有一些老师对此不在乎。一家幼儿园小班班长高金枝老师说:“教室安装摄像头,这对每个老师来说,是一个向所有父母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也非常有利于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
教室里装上摄像头面向父母直播,会不会让正常的教学变成“表演秀”?阳光英才幼儿园园长 说,教室里的摄像头并不会让老师们刻意去改变教学方式,“其实,我们也不用来监督老师,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和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