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
【分班弊端多】
张博(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我是非常赞成混龄教育的,目前国内,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一直是引用前苏联的幼儿园分班体制,但是其弊端和局限性是不少的,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有一些混龄教育的现象,但那是因为受到资源的限制,也只是无奈之举,我希望未来在国内看到更多的混龄教育,按照幼儿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合理编班。
【一分为二看混龄】
胡公德(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园长):我们幼儿园暂时没有开设专门的混龄班,幼儿园人数比较多,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我认为开设专门的混龄班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学一首《我爱幼儿园》的儿歌,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这首儿歌的难易程度是刚刚合适他们的,但是对大班年龄的幼儿来说,学这首儿歌就太简单了。
而且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是按不同的年龄段来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这就说明按年龄分班是有较强科学根据的。不过,我们会专门安排一些混龄活动时间来弥补按年龄分班的不足,比如让大、中、小班的幼儿一起参加活动、玩游戏等,让他们学会与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相处。
成长实例
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混龄的幼儿会自然呈现出他们各个年龄段不同的发展需求与特质。
【案例一:大帮小】
一次,一个小幼儿在楼上,由于自己担心摔下去,老是不敢迈开小步子走下楼梯,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很轻松地下了楼梯,他急得差点哭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已经下了楼梯的大幼儿见状后赶紧再往回走,一边好心地安慰他“别怕,我来帮助你”,一边紧紧拉住小幼儿的手,搀扶着小朋友一步步走下楼梯……
【案例二:提升交往能力】
三岁的君君是个胖胖的小女孩,刚入园时看到生人就哭,一句话也不说,在一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参与率较低,不愿与同伴交往,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鼓励君君来参加混龄角色游戏。比她大两岁的卿卿很喜欢她。他们大手牵着小手慢慢地走着,卿卿还时不时地为她擦眼泪,嘴里小声地说:“妹妹别哭,哥哥带你去超市买果冻给你吃。”
还给她玩具,教她玩,渐渐地君君不哭了,并且开始听卿卿的话了。在一旁的老师看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有什么话就请卿卿转达,这样君君就不紧张了,很快情绪好了起来。这时老师也在一旁鼓励卿卿:“卿卿真棒,像哥哥一样照顾小弟弟。”使得卿卿在照顾君君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感到快乐。
【案例三:变得懂事】
冯洋秋(音)平时喝牛奶总喜欢抢先,玩玩具时常常要与人争夺,而在混龄教学中,她主动帮小弟弟拿牛奶,主动带小弟弟上厕所,还细心地帮助弟弟把裤子拉好,这和他平时有很大的区别,和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时,他能一改平日的坏习惯,变得自信、懂事、宽容。
家长意见
【混龄实在是好】
丹丹妈妈(丹丹就读于广州莱恩中英文中学):丹丹今年14岁了,是独生子女,当年是在宁夏一所人数较少的混龄幼儿园成长的,在里面生活了将近7年,长大后,我觉得她在幼儿园里面形成的那种善良、宽容和谦让的品质越来越明显,懂得关怀别人,为人家着想,没有同龄幼儿那种强烈的“争”的意识,我个人认为混龄教育实在是好。
【混龄收费太贵】
菂菂妈妈(菂菂就读于广州元邦航空家园幼儿园):我的女儿不在混龄幼儿园,但我对混龄幼儿园了解不少,我认为目前在国内实行混龄教育还缺乏条件,一是师资力量有待增强,二是家长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目前的混龄教育还没有平民化,收费方面比较高,很多家长不堪重负。
基地掠影
【走进“时代廊桥”】
广州孙瑞雪教育机构属下的时代廊桥幼儿园,坐落在海珠区环境幽雅的时代廊桥花园,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混龄教育基地,开办于2006年年初,有5个班,每班最多不能超过25个幼儿,招收的幼儿在2岁半至5岁之间,每个年龄段分别占总人数的1/3,每个班配置有3个老师(没有保育员,这是其特色之一)。近日,记者走进了这所富有特色的混龄教育基地,了解到不少关于混龄教育的情况。
【环境动静分明】
记者一踏进门,便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气氛。一个醒目的字样“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映入视线。校园内,有幼儿在快乐地玩耍,活跃热闹。幼儿园负责人表示,这是尊重幼儿的个性,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不会干涉;教室里,安静自然,所摆的教具整体有序,墙壁有简单的装饰画,这有利于幼儿从视觉和精神上感受到规则和宁静,而老师们正陪着幼儿“休闲”地学习,整体环境动静分明。
【教室分区,课程有趣】
据了解,时代廊桥幼儿园的教室分有手工区、阅读区、美术区等,幼儿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老师还会根据幼儿们的学习进度安排小组,根据资源的共性组合成大组混龄学习,其课程设有蒙特梭利教具操作、全套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同时还安排有“人体”、“概念”、“家政”等主题课,四岁以上的幼儿有英语教学,全体幼儿每周均有一次社会活动课,到美术馆、飞机场等场所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与人文环境。
【教师是观察者】
时代廊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所招的老师综合素质较高,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领悟力和观察力,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是“观察者”和“心理学家”,了解和熟悉幼儿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尊重幼儿,适当地引导,细腻地关爱每位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