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的不合群“症状”,中福会托儿所的陈春莲老师自有妙招:
幼儿园要善于为新来的宝宝营造一个亲和的环境,既有开放式的大环境,也要有能够分隔开来的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既有动态的活动室,又有静态的活动角。这样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同伴交往的动态环境,也可以在图书角里安静地看书。
陪伴内向的幼儿一起参加集体游戏,让幼儿拉着老师的衣服慢慢地跟着大家一起活动。
在语言方面给幼儿一些指导,比如,小伙伴发生了争执,要教会他们说:“请你把玩具借给我玩好吗?”或者“你玩完了给我玩一会儿行吗?”要让幼儿们明白,这样一种智慧和文明的语言是最有效地解决办法,而并非“武力”争夺。
给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老师可以多采取与幼儿抱一抱、亲一亲、摸摸头等身体接触,通过这样的亲昵行为给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
教给幼儿与人和睦相处,让他一生受益
“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故事,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再过一个多星期,又有一批小宝宝要跨进幼儿园的大门,老师们也会教他们学一首新儿歌《幼儿园也是我的家》。然而,对于这个新“家”,并不是每个小宝宝都能很快适应和喜欢的,有不少幼儿会很难与这个陌生“家”里的其他小朋友愉快相处。
个案一 小强妈妈告诉中福会幼儿园的傅瑜老师,小家伙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常常要动手打人甚至咬人,在集体活动中如果与其他伙伴一有矛盾,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
个案二 宋庆龄幼儿园的余建英老师说,每每接新入园幼儿的班,听到幼儿们最多的告状话就是:“老师,他抢我的玩具。”常见的情景是,两个小朋友正在奋力抢着一件玩具谁也不肯撒手,一个说:“你玩很久了,我也要玩。”另一个则说:“是我先拿到的,我还没玩好呢。”
个案三 “起床要轻轻,走路要轻轻,说话要轻轻,开门要轻轻,搬桌椅也要轻轻。做个轻轻的好宝宝,文明礼貌大家夸。”刚入园的小朋友会明显地感到,在班集体中,“我”不再是大家围绕的中心了,“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会对老师们要求的“轻手轻脚”“轻声细语”很不适应。
在上周于上海书展期间举行的“中福会60年学前教育课程展示活动”中,中福会的早教专家推出的“新生入园入托适应指南”专题丛书,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他们纷纷围绕专家咨询各种在小宝宝初次入园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难题。上述的几则个案就是取自幼儿园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独生子女宝宝有个“通病”,就是缺乏与伙伴共同玩耍、共同生活的体验,在进入幼儿园后往往首先表现出的是不愿意或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家里,爸爸妈妈们也要注意:
不要给幼儿灌输“别让人家欺负你哟”这样的思想。幼儿会认为别人可能欺负自己,总是防备着其他小朋友,不利于尽早融入集体生活。
经常表扬鼓励幼儿与别的小朋友和平相处,在小区里见到同龄的幼儿可以让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要引导幼儿与家中亲人平等交往,不能以幼儿为中心,改变对幼儿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教育幼儿尊重家中亲人,而家长也必须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互爱、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性格。
家长应引导幼儿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家人做家务,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