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幼儿理解了多少
这次教材修订的另一大变动是把2-3岁年龄段单独列出。专家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很难集中。“对2-3岁幼儿更侧重教养活动,所谓生活中有学习,学习中有生活,教材在修订时整合力度更大。”周洪飞介绍说。体现在教材中,为这一年龄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切入口更小,多以小组方式、游戏形式进行。具体教学内容也有调整,增加卫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减少过于冗长的儿歌等。
“幼儿刚进幼儿园都是白纸一张,经验不足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障碍。如画小白兔,很多幼儿不知道兔子前腿短、后腿长。如果对这些初入园的幼儿直接分学科开展教学,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增加难度。”这套教材的副主编、幼儿特级教师李慰宜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关心幼儿理解了多少,而不是过于关注自己教了多少。
新理念盼望家长支持
教材对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学习时间的缩减,家长和教师是不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每年秋季开学,一些幼儿园园长都会被大班家长“围追堵截”,要求开设拼音、识字、算术、英语等课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现在不少家长急功近利,过于看重即时效果。让幼儿园的幼儿加班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对幼儿的后续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在李慰宜看来,家长更应重视幼儿注意力的稳定,它是任何学习的前提。
这套教材的主编、华东师大教授朱家雄认为,这次教材修订集中体现了上海学前教育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避免幼儿教材小学化
进一步淡化学科味,是这次修订的一个要点。传统的幼儿教材实行分科教学,一般分为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和美术六门课。上海“一期课改”已将这些学科进行整合,“二期课改”更是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整合为生活、运动、游戏和学习四类活动,这次修订使整合意识再次得到强调,避免幼儿教材小学化。
修订后的教材,幼儿们将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游戏时间。以幼儿在园一天8小时来计算,生活约占4小时,运动约占1小时,游戏约占1个半小时,学习约占1小时。而这1个小时的学习也将更重视幼儿的个别化教学。
对于这些修改和调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学前教材管理的教研员周洪飞认为,学龄前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培养十分重要。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欲望等的培养,需要幼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低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