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看电视,看出了“神偷”孩子(孩子入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95

    幼儿园内丢了东西,老师将小朋友们一个一个的找来,单独和小朋友们谈话,正确的将“偷”这个不好的习惯讲给幼儿们听,小朋友们其中的一位交代了自己的“偷”的经过,老师认真的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老师告诉小朋友们那些能拿,那些不能拿。

    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分清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哪些属于别人,因此,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后,幼儿往往是因为说是自己喜欢才拿的,而不愿意承认这是别人的东西。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他承认了是别人的东西,就意味着要还给别人。

    父母可以从幼儿的这种心理入手,不断追问他:这个玩具是你的吗?直到幼儿承认:玩具不是自己的。当幼儿承认后,父母可以进一步引导他的行为,比如不是自己的玩具不能拿,丢了玩具的小朋友会着急的,或幼儿园老师发现玩具不见了也会着急的,明天一定要把玩具还回去,并向玩具的主人道歉。父母不断向幼儿强化这种物品“所有权”观念: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反复几次之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得到增强,也就不会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中国幼儿网小编揭秘宝宝为什么偷钱

上网玩游戏,买零食吃,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想看的书,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跟同学出去玩等等,当这些需要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时,只好“私拿”。家长应控制过激反应情绪,冷静分析一下幼儿为什么要偷钱,分析出真正原因才有利于解决因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而产生的偷钱后果。

一般的幼儿偷钱只是偶尔行为,带有父母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幼儿都曾有过偷拿家长钱的行为,有的家长还向记者承认他们小时候也有过偷拿父母钱的经历,与“学坏”、“犯罪”无必然联系。三毛在她的《倾城》专辑里收录的《胆小鬼》一文,就是记叙她小时候偷钱的一段往事。“说着说着,发觉姐姐弟弟们在笑,原来都偷过钱,也都感觉不好过,这一段往事,就过去了。”

有的幼儿花钱大手大脚和偷钱成恶性循环,形成坏习惯后,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说教,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幼儿的行为偏差。

有的幼儿明明自己有零花钱,但是还是喜欢去偷,不偷就觉得不舒服,成了一种“癖”,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罗学荣教授称,偷窃成瘾的幼儿患的是品行障碍。这时家长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应带幼儿到正规的心理诊室进行治疗。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