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幼儿都三岁了,可性格好像很内向,不敢和生人说话,别人家的宝宝都比我家的宝宝好点,不知道为什么,很着急,后来才明白,表面上看这是幼儿的问题,实质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要改善幼儿内向的性格,关键还在于父母或成人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坚持送幼儿去幼儿园(我快2岁的宝宝正在上早教),这样可以让幼儿进入一个幼儿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二、为幼儿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三、平时要放手让幼儿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幼儿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幼儿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幼儿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幼儿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幼儿的性格开朗起来。
四、和幼儿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幼儿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幼儿们的游戏,带幼儿出去玩等等。
五、耐心对待幼儿,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幼儿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六、给予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一类的语言,避免使幼儿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的地位。
七、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多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弹琴、识字、计算、旅游等。
中国幼儿网解决三岁宝宝内向问题
如果幼儿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幼儿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幼儿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幼儿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幼儿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幼儿相比,内向的幼儿不宜入全托。有些家长以为把他们送全托,多和小朋友交往,会让他们变得开朗、大胆起来。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幼儿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幼儿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幼儿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补偿幼儿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幼儿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尤其是两三岁的幼儿正处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好管教,这时父母千万不能有“幼儿太调皮,干脆送幼儿园算了”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父母必须在双休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幼儿,补偿对他们感情上的亏欠。平时最好也能抽出一两个晚上把幼儿接回家,陪他们出去玩玩,听他们讲讲托儿所的事,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情绪上的变化,加以引导。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幼儿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法设法地满足幼儿,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