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山区的幼儿园之游,我惊奇地发现,不论城镇的幼儿还是山区的幼儿,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呵护和关爱。幼儿园不论大小,园内配套设施齐全。给人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尽管山区幼儿园的幼儿较少,但他们也拥有城里的幼儿一样的游乐设备。另外,山区幼儿园的师资素质与城里相比,毫不逊色。她们都通过正规幼师教育并获得幼师资格,且大多来自城市。所以山区的幼儿成长水平与城里的幼儿完全一样,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政府鼓励城里的幼师到山区工作,城里的幼师也愿意为山区的幼儿工作。我问过好几位老师,“你们为什么愿意来山区幼儿园工作?”她们的回答是:“为了这里的幼儿能健康成长,我们愿意来帮助他们。”
一天下午,幼儿们差不多都走光了,站在空旷的院子里,我放慢了脚步。沙池那边看见了她,我停住了。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并能感受到我的脸神是凝重的。最近她很脆弱,一有机会就哭泣,这跟开学初截然不同。开学初的她肢体僵硬无比,只要对她说个“不”字或者任何形式的拒绝,她马上就会生气或者逃避,你能感觉到想要靠近她是那么的困难。但是后来她慢慢地柔软了,变得敏感了,也变得主动了。
在课堂上她开始积极地讨论问题,虽然她的声音是那么的小,那么的无力。周二的主题讨论课上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欣赏”,很多幼儿讨论到了欣赏妈妈爸爸,而她的回答全是欣赏姑姑、舅舅、表弟……“怎么就没有她的爸爸妈妈呢?”我很好奇。
下午妈妈来接她的时候,我看见这样一幕,妈妈非要把她的公主头重新绑成一个辫子,后来连着几天都发生同样的事情,而且每次她的表情都显得很不情愿。我好奇地问她:“你的公主头扎得很好看,为什么要绑成辫子呢?”她说:“妈妈不喜欢……”同时我又观察到妈妈对弟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妈妈对着弟弟总是笑语盈盈的,对着女儿却显得有点严肃……我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她感觉到了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与弟弟之间的不同,却无力改变,只好通过妥协的方式来寻求关注。她表面上看起来很独立,然而她的内心对关注的渴望又是那么的强烈。当她渐渐意识到讨好并不能带来改变时,她就开始产生抱怨,并拒绝表达自己的内心,方式就是表现得很独立,不让人靠近。幼儿园是一个有爱的环境,他开始慢慢在爱中释放以前被压抑下来的需求与抱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敏感与脆弱就是正常的了。
这种现象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比较普遍。曾经,宝宝入园,我听见一个女孩对老师说:“我想把我弟弟杀了。”还有一个男孩这么跟爸爸说的:“爸爸,把弟弟送到爷爷那里去吧!”有个妈妈跟我分享说:“姐姐明知道弟弟被人打了,她就是不肯帮助他。”
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一种爱的缺失。我觉得一个家庭在考虑要第二个,甚至更多幼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给予他们。不然这就会造成个别幼儿爱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与现在独生子女爱的缺失不一样,因为在比较中产生的缺失感更容易带来仇恨和斗争。很难想像带着这种仇恨的感觉成长起来的幼儿今后的人生将会怎样。
点评:还是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老话:幼儿必须在爱的情感中才能健康成长!人类发明了技术,走向太空,可忘却了内心的人们仍然很痛苦。人类必将在寻求爱的道路上苦苦追寻。爱你的幼儿,你就在拯救人类!
中国幼儿网揭秘幼儿园里的关爱
关爱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种内在文化,关爱的意识、关爱的理念应该植根于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关爱他周围的人(园领导、老师、幼儿),关爱一切生命,幼儿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应该充满着关爱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幼儿,在获得了别人的关爱的同时,也会学会关爱别人。
谈到关爱要成为幼儿园的一种文化,使我想起了台湾作家龙应台采访过的瑞士一所幼儿园――猫川幼儿园。该园在经济那么发达的国家里同样存在经费短缺,教职员工的收入远远不及其他行业。由于该园有专业人员,有品质,因此要求入园的幼儿特别多。一般来讲,他们在10个要求入园的幼儿中,只能接收1个。因为他们认为,幼儿越少,得到的照顾才会越周到。那么,他们的接收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优先单亲妈妈和移民的幼儿。因为他们认为,单亲妈妈必须出去工作赚钱,幼儿得有人为她照顾;移民家庭的幼儿应该有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所以幼儿园也优先收托,免得幼儿长大后因为语言而受排挤,成为受欺负的下一代。令我感动的是,幼儿园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什么外部的规定,而是园长很自然地认为:幼儿园本来就不是营利的地方,而是需要良心和爱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