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混龄教育的模式已渐渐走进幼儿园里,这样的模式正好可以弥补那些“独苗”天生的家庭缺失,让幼儿们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兄弟姐妹的亲情, 从一个被照顾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哥哥大姐姐,社会角色从一个学习者演变成一个小老师, 积累了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交经验,并且还不断地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
近几天,在送宝宝上幼儿园时,黄女士发现:两岁三个月的女儿闹闹,语言能力很强,比一般的小孩早熟、懂道理,喜欢和大幼儿一起玩。刚进幼儿园,就跑到中班和大幼儿们一起玩,非常高兴。
但老师领她到小班教室,看到十几个刚离开父母的小宝宝都在那儿哭,闹闹也开始哭,并且想往外走。看到这样的情形,黄女士想,闹闹喜欢和大幼儿一起玩,可能更适合上混龄班。
那么,幼儿混龄教育模式对宝宝的入园适应及以后的成长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幼儿园混龄教育就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一定比例组织在同一个班级的教育模式,每班一般在25—30人,年龄梯度为托、小、中、大,每个年龄段的幼儿人数相对均匀。这种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幼儿无兄弟姐妹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记者了解到,由于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存在很多困难,目前我省只有少数幼儿园在进行混龄教育,做得时间较长的有西安市黄河幼儿园、咸阳政府幼儿园等,另外还有西安三宝双喜幼儿园(智慧城分园)、西安雁翔阳光幼儿园等也刚刚开始混龄教育。黄河幼儿园园长李忠静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实施混龄教育是因为学校引进了蒙氏教育模式,由于真正的蒙氏必须实行混龄教育,所以学校从2002年开始尝试,现在学校的混龄教育已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积累了不少经验。
对于混龄教育模式,多数家长表示,最担心的问题是“年龄小的幼儿会受大幼儿的欺负,而年龄大的幼儿学不到知识”。
早期教育幼儿教师李春萍表示,这是家长对混龄教育最初的担心,其实是家长在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小幼儿的天性并不是欺负人,而是喜欢帮助别人。在混龄班内,极少发生大幼儿欺负小幼儿的现象,因为幼儿们都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人,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如果偶尔发生,也会引来其他幼儿对他的批评。
另外,在混龄教育模式下,注重的是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养成,不像传统教育每天给幼儿教一首儿歌、一个舞蹈等,这样的学习是显性的,混龄教育对幼儿的培养是隐性的,它对幼儿的影响内化了,学到的好习惯会在他身上停留好久,影响深远。而且,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幼儿园一般会在学前班时将幼儿从混龄班中分离出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幼儿上小学是否适应的问题。
混龄好处
角色动态化促使能力飞跃提高
早教知识园长告诉记者,根据学校多年实施混龄教育的经验,她发现混龄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幼儿在班内的角色是动态化的,上学三、四年,可以把幼儿成长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的角色都能扮演一遍。
在过去的中国家庭中,子女较多,一般老大在幼儿当中承担领导责任,具有权威性和责任感;老三是老小,受大人宠爱、随性;而老二呢,要想在家庭中很好的生活,必须得与老大搞好关系,还要照顾老三的感受,所以,老二一般公关能力较强。而现在的幼儿,是家中的独子,没有当过老二,只是家中的老大和老三,喜欢领导别人,不会很好地与人处关系。在混龄班内,幼儿刚上幼儿园时,年龄较小,是老三的角色,随着进一步升级,角色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促使其要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变化中幼儿的能力会得到飞跃性提高。
另外,混龄班年龄由于分层多,所以相对来说,新生的人数会少些,整个班级的环境与氛围是比较稳定与积极的,这对新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情绪影响。不像许多幼儿园的新生班,刚开学一段时间基本上是哭声一片。因为年龄大的幼儿已经很熟悉自己的班级常规、集体活动的形式,因此教师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在他们身上,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新生上面,给予他们照顾与关爱。而且年龄大的幼儿,充当了哥哥姐姐的角色,他们会学着上一届的哥哥姐姐的样子去照顾弟弟妹妹,带领他们做游戏,遵守班级的常规,对于小幼儿来说,更容易、喜欢接受哥哥姐姐对他们的帮助,所以,学习速度远远比教师专门的训练更加有效。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一般在同龄班中,幼儿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幼儿,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幼儿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幼儿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幼儿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幼儿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幼儿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常和大幼儿“混”在一起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卓越。混龄班中幼儿更容易成熟,有利于幼儿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