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些家长发现有的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完全像是两个人,在家的时候爱说爱笑蹦蹦跳跳的,但是一到幼儿园就完全不是了,为什么这些幼儿又会这样打的差距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菁菁的怪表现
菁菁的表现让妈妈很纳闷:她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很爱说话,一句一句说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幼儿园里不爱说话。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妈妈让她说“老师好”,她要么不说,要么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她跟小朋友倒也合得来,但是很少交流。妈妈问她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说话,本来正说话的她就又不说话了。
专家:宝宝的选择性缄默现象必须关注
选择性缄默是指幼儿已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幼儿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幼儿主要借助眼神、手势、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调查统计发现,幼儿3岁左右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加常见。
选择性缄默的宝宝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害羞、胆怯、退缩;另一种是冲动、攻击、暴躁。个别幼儿可能还有其他反应,这与他们不用语言及时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状况有关。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幼儿出现选择性缄默现象,就会担心幼儿是不是患有自闭症,因为自闭症的幼儿也不爱说话。二者最大的区别是选择性缄默的幼儿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只是在某些场合默默不语;而自闭症患儿没有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无论跟家人还是外人都缺乏正常交流中的目光对视或一问一答的互动现象。例如问他一个问题,他通常是不回答或者只是重复你的问题。自闭症患儿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专业治疗。
让宝宝在幼儿园快乐开口的策略
1、不调查有没有对宝宝刺激比较大的事件
宝宝的心理挫折感是细腻和脆弱的,在与周围的父母、老师和同伴交往中,某个小小的事件可能都会让他感到焦虑,大大降低了他的安全感,但是宝宝又难以名状这个不良体验,于是就采用缄默的方式保护自己。这就要求父母和老师细心观察、调查,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再帮助宝宝排除面临的具体困难。
2、要急于逼迫宝宝开口
只要宝宝在家里或者比较熟悉的场合说话正常,就不要太担心他的语言发展有障碍,也不要过分强调宝宝没有礼貌等品德问题。如果家长心情急切,强迫宝宝说话,他会更加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误解为口吃,情况就更加糟糕,家长也会更加慌乱了。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宝宝的选择性缄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宝宝马上就改变状况,而要循序渐进地从正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使用积分法鼓励宝宝快乐说话
在观察和调查宝宝的同时,可以用积分法鼓励宝宝多多说话,父母和老师配合,效果更好。积分法有很多好处。由于宝宝的适宜行为要积累到一定次数才能获得奖励,他的动机和持久性可以从中得到培养。而且如果宝宝不能达标,就要减少积分,并不直接对宝宝的身心进行惩罚,它的客观性避免了对宝宝的伤害。
积分法的操作要领:
确定奖励内容
宝宝用积分换取什么样的奖励,要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喜好来选择。先用物质奖励,再用精神奖励,待幼儿表现自然、正常以后可以撤消奖励。
·确定积分标识
基数确定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积分标识,选择用起来方便、及时和宝宝喜欢的标识,例如花纹印章、小红花、小贴纸等。
··建立基数
累计几次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励,这需要教育者的尝试和决断,一开始对低龄宝宝的起点可以定得低一点,以后根据情况变化再进行调整。
4让老师知道宝宝的爱好和本领
幼儿教育宝宝对自己熟知的事物比较自信,父母主动跟老师交流宝宝有什么爱好和本领,这样老师就可以找一个亲切的话题跟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还可以让宝宝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玩,鼓励他与老师和玩伴一起分享,这些策略都有利于激发宝宝交流的欲望。
5、让宝宝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及外在环境
有的宝宝跟菁菁一样在家里不说幼儿园的事,有的宝宝却说很多幼儿园的“坏事”,为自己在幼儿园不说话找很多理由。宝宝描述的事实可能真实也可能虚假,家长在帮助宝宝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及外在环境,减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他提高社会适应性。
6、、增加宝宝与同伴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机会
宝宝是因为面对集体环境人多的压力而选择缄默的,而在熟悉的环境并且人比较少的情况下,他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因此,父母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宝宝与某一个同伴多多相处,借此增加幼儿园集体环境对他的亲和力。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帮助宝宝改变这种毛病,让宝宝不再是怕见人了等不再陌生,可以让宝宝彻底的改变这种性格让幼儿成为一个无论在哪都是一个人人夸的活泼的好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