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长是也是存在着一定复杂的矛盾点的。这个矛盾很让家长为难。到底让家长为难的矛盾点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下了解。怎样培养幼儿对幼儿来说更有利。
菁菁的爸爸来到园长办公室说:“我女儿刚刚转园上小班,对这所幼儿园的生活很不适应。她总抱怨幼儿园管得太紧了。我女儿是比较淘气,在家从来不穿鞋,总爱光着小脚四处乱跑,在原来的幼儿园,老师总和我说菁菁是如何淘气,说她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走遍了……我这人一直挺矛盾:我希望幼儿活泼开朗,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可有时幼儿在家一闹起来,我也真起急!您说,幼儿园该不该把幼儿都管得规规矩矩的?那么小的幼儿又没有必要学得规规矩矩的?要是真有必要,我们当父母的又该怎样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培养幼儿呢?”
理解万岁:家、园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差距很大的生活背景。在家庭背景下,幼儿生活在时刻准备为自己奉献一切的父母呵护中,很难有机会体会真正意义上的谦让、等待、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在家里幼儿自由的空间很大,想做什么、想什么时间做,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
要同时适应差距如此巨大的两种生活对成人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幼儿。然而,给幼儿的适应无形中增加难度的往往是深爱着幼儿们的父母和教师。在家庭生活背景下,爸爸、妈妈的给予幼儿最大的成长空间和自由的想法和做法都不过分,甚至时理所当然的,只是爸爸和妈妈忘记了在幼儿园、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里,幼儿都会失去以上的自由,幼儿在家庭中养成的习惯很可能会影响幼儿融入他必须要融入的社会交流中。
而在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则会与家庭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幼儿必须要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谦让:当大家都要玩一个玩具时、都要领老师的手时、都想要做值日时……谦让几乎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如果哪个幼儿无法做到这些就无法快乐地生活。
在集体生活的背景下,老师对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的做法也不过分,因为一旦幼儿发生了危险,父母首先饶不了的就是老师,老师也会深深陷入自责中,尤其是有较长教龄的老师,她们也许就曾面对过幼儿受伤,幼儿的伤痛、自己的自责、一切不可逆转的损伤……这一切都是支持教师坚持自己要求的有力理由。
在幼儿园,教师应该用幼儿们更能接受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吃饭前菁菁就是不肯洗手,老师和她玩:“菁菁、菁菁真可爱,摸摸桌子走回来。”菁菁高兴地照办。“菁菁、菁菁真可爱,洗洗小手走回来。”菁菁走到一半突然明白了:“不!”
老师又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废纸:“菁菁、菁菁真能干,帮老师扔掉废纸、洗洗小手走回来!”“唉!”菁菁接过废纸跑了,回来时小手已经干干净净了。
像我们的小菁菁,用上述方法可能会收效甚微,这就需要教师为她“量身定做”她能接受的教育方法。菁菁习惯自由自在的散步,全不管是游戏时间还是学习时间,而且每当教师要追上她,领她加入集体之中时,她都会更加快乐地奔跑,和老师玩追人。老师发现“被追”是菁菁的“乐趣”,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做法:“菁菁,我们玩一个游戏,你在教室里随便走,只要老师一叫,你就跑到老师身边来!”“好!”小菁菁爽快地答应了,以后老师不必再追着菁菁跑,而变成了教师轻轻一叫:“菁菁!”“唉!”菁菁就会应声而到!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会对所有的幼儿有效、甚至是对同一个幼儿总是有效,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幼儿的需要、不断地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我们的培养目的。
家庭:积极配合才能使幼儿尽快适应
教师的努力并不能代替父母的培养,如果父母朋友能够配合教师的工作,幼儿的成长将会更加顺利。
在家培养幼儿正视地和自己说话。爸爸、妈妈要先有意识地站到菁菁面前,拉着菁菁的小手,看着菁菁的眼睛说话,然后再过渡到爸爸、妈妈在自己的位置上说话,菁菁转过脸来看着爸爸妈妈,这对幼儿学会倾听、耐心听完、认真听懂别人讲话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幼儿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教育
菁菁一到家就喜欢光着脚四处跑,在地上随便爬、坐,这在家里是可以的,因为父母不必担心不卫生。但爸爸、妈妈要想到在幼儿园这样是不可以的,因为幼儿园的地被全体小朋友踩,幼儿们又不会进屋换鞋,菁菁在这样的地上爬是很不卫生的因此,父母可以要改变一些家庭的生活状况,以便帮助幼儿减少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难度。宝宝入园
爸爸妈妈找到菁菁最喜欢做的事,从菁菁喜欢做的事入手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幼儿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可以从听故事入手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幼儿入园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家长本来想让幼儿的性格可以自由发挥,又担心幼儿园的一些条条框框会会影响到幼儿的性格的发展,要是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幼儿又会肆无忌惮的成长,这真的很让家长为难,幼儿到底应该如何成长才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