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末,来接幼儿放学的家长中,最多的竟然是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其次才是妈妈、爸爸、保姆。与不同的家长交流,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妈妈一般喜欢和老师交流幼儿的性格等问题,爷爷奶奶更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健康,爸爸和保姆则经常领了幼儿就走。
幼儿园对话的微妙差异
记者在幼儿园门口守了一会儿,捕捉以下几组对话:
(1) 妈妈VS老师
妈妈:咦,这块红印是怎么回事?
申老师:今天做游戏时,不小心和另一个幼儿撞了一下。
妈妈:老师,我家幼儿是不是太懦弱了?
申老师:那个小孩也不是故意的,我们以后会注意的。
妈妈:那就拜托你了哦。
(2) 爸爸VS老师
爸爸:今天幼儿还听话吧?
申老师:嗯,幼儿挺乖的。
爸爸:哦,跟老师说再见!
(3) 保姆VS老师
申老师:幼儿今天表现挺好的。
保姆:哦,谢谢老师哦。
(4) 奶奶爷爷VS老师
奶奶爷爷:咦,又受伤了?
申老师:不要紧的,做游戏时不小心撞了一下,一会儿就会好的。
奶奶爷爷:唉,那我们走了。
爷爷奶奶替补上场
近年来,学前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家长的作用,尤其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家长课程,邀请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上课。宝宝教育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照顾幼儿的任务就交到爷爷奶奶手里。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作“隔代抚养”或“隔代教育”。湖南师大学前教育系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在长沙,40~50%的幼儿园幼儿为隔代抚养,个别幼儿园达到80%,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更是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一些父母也表示会通过别的方式关照幼儿的学习,四方坪的彭先生说:“虽然我不常接送幼儿上学,但是经常通过QQ、电话等方式与老师联系。”幼儿宝宝
“心灵孤儿”问题多多
“如果父母对幼儿教育不闻不问,幼儿很容易成为‘心灵孤儿’。”曹教授介绍,一些研究表明,“隔代抚养”不仅可能使幼儿与父母产生情感隔阂,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幼儿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的心思和行为,进一步激化与父母的冲突;有的幼儿长大后甚至产生“小时候你们没照顾我,我凭什么抚养你们”的极端思想;并且隔代教育下成长的幼儿,有可能对教育下一代也缺少意愿或方法。幼儿教育
那么,怎样改变这一无奈的现状呢?曹教授同样有些无奈,他想通过本报呼吁:年轻父母应该多和爷爷奶奶沟通,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达成一致,而爷爷奶奶们也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年轻父母应该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多一些精力与幼儿沟通;另一方面,请社会更多关怀年轻父母的生存处境,让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回归家庭。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家长们应该正视幼儿的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问题,不能找其他原因对幼儿的生活学习置之不理,这样对于幼儿的成长。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希望家长在看了我们的内容可以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