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老师要多注意幼儿们的受挫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118

前言:年轻的时候受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所以教育幼儿,父母们不可从小太过于娇惯幼儿,否则对于宝宝们将来的成长非常不利,但愿妈妈们看了以下的文章都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教育幼儿的精华!

    假期带儿子逛颐和园。入园前我与儿子商量,如果我们从北门走到佛香阁,要走一段山路;如果从东门走就很容易到达,选什么旅游路线决定权在他手中。儿子说他喜欢爬山,他选择从北门进。

  家长应帮幼儿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人多路陡,我们走得很吃力,加上之前我们在地铁里站了50分钟,儿子有点吃不消,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我便对他讲:“走北门的困难爸爸提前告诉过你,路也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听到这些话儿子不再说放弃,只是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走一会儿就要停下来休息。我又开始鼓励他:“你四岁多就能爬上盘山,五岁多就登上长城,今年都快八岁了走这段山路SO EASY。如果今天失败了,让同学们知道了,他们肯定会笑话你。”在我的激将法的鼓励下,儿子又重新振作起来,终于一鼓作气登上了佛香阁。

  第二天,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颐和园玩,玩得很累,我一口气上了一百层台阶,登上佛香阁。旅游结束了,快乐没有结束。有机会我还去颐和园爬山。”虽然写得很简单,但他战胜挫折的精神很值得表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惠新说,幼儿遇到挫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困难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价。遇到挫折的一个常见表现就是逃避,不敢直视挫折。在挫折未出现前,家长应多给幼儿打预防针,让幼儿有打“逆风球”的心理准备,不要使小挫折在幼儿眼中变成大挫折。当幼儿真的遇到挫折时,家长要鼓励幼儿直视挫折,不要逃避困难。在挫折面前,外界的鼓励是幼儿克服挫折的最大动力。批评只会让幼儿感受更大的挫折。然后,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分析具体困难、具体挫折,指导幼儿寻找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最佳途径,挖掘幼儿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潜力。有时家长本身对挫折的态度就在无形中对幼儿造成很大影响。

  学校和老师

  应主动预防教育

  入园须知,张惠新说,对挫折教育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家长如何做,其实学校在挫折教育中也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家长习惯为幼儿“铺路搭桥”,尽可能帮幼儿减少挫折、有了挫折帮助摆平,而更多的挫折会在学校里发生,学校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品质、性格非常关键。

  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自信、自知,遇事不放弃、不抛弃、不盲目。“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才能发现他的闪光点。

  但在应试教育下,我们的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好与坏,是听话还是调皮。学习成绩好的幼儿在老师眼中一切都是好的,有什么缺点和不足都可以忽视。于是,这一类学生常常因此过高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一旦外界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不符,面对突发事件又超出自己实际应对能力时,就会自信力暴跌、受挫不振。而学习成绩差,经常受批评的学生虽然抗压能力强,但平时自信力不足,遇到挫折特别是在学习方面的挫折也容易失去战胜挫折的勇气。 而一些老师很少关注的“中游”学生,他们则会常有被遗忘的感觉。记者一个朋友的幼儿上小学五年级,一天,他非要去染发,父亲问他为什么染发,他说,学习好的老师常表扬,学习差的老师常批评,而他不好不坏,“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他想通过染发让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到他的存在。这类学生相对抗挫折能力较强,但如果持续得不到关注,他们战胜挫折的热情也会逐渐下降。

  入园指导学校和老师应该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要等到幼儿心理出现了问题或者遇到挫折出现极端事件后才想起挫折教育、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张惠新说,现在城市的很多中小学都配备了心理教师,但“利用率”很低,很多是等问题学生上门求诊,而不是主动预防教育。挫折教育对学校心理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舞台。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教育幼儿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手,如果一味的为幼儿们挡风遮雨,幼儿终究不会长大,所以从小就多让幼儿们锻炼锻炼,很利于其将来的发展,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想清楚!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