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家长再教育幼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91

  前言: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也占据了同样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幼儿的教育成果也是有很好的教育的。

1.当幼儿到了入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候,正是让幼儿系统地参加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让幼儿体验到入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亲近。可是有一部分家长常用上幼儿园作为对幼儿的惩罚手段,当幼儿不听话时家长常会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再不听话就把老师叫来。”这种暗示犹如告诉幼儿,去幼儿园像受惩罚一样。

  2. 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幼儿的“抗挫能力”,而常常是“误导”。当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总是责怪别的幼儿;摔跤是由一块砖头引起的,家长就会去“打砖头”;如果是桌子弄破了幼儿的手就会去“打桌子”,这样做的效果是幼儿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3.“拔苗助长”,一心想让幼儿早日成为“神童”,强迫性的、枯燥地要求幼儿早些识字认数、背唐诗,却忽略了该年龄段幼儿想像力的培养和发挥。因为在3岁前,幼儿主要是印象记忆,不是理解记忆,可以在生活当中让幼儿不知不觉的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但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和强迫。

  4.“外出时,幼儿不愿走路,要家长抱,是家长比较烦恼的一件事,有的家长吓唬幼儿让警察来管,警察在幼儿的心目中便成了不可爱的人。当幼儿不愿走路时,你可以引导他:“小鸟自己飞、小鱼自己游、小兔自己跑、小朋友应该自己走,你为什么要抱呢?”这样的引导,既会让幼儿对自己走路感兴趣,又会给他一个惊奇。

  5.  每天,当家长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幼儿是最愉快的时候,而幼儿的心情也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好,可是有些家长却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个和幼儿交流的机会。

 6. 越俎代疱”是一些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不顾幼儿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而是为了让幼儿达到完美,抢着帮他完成一幅作品等等,这些常表现在幼儿的一些竞赛活动或参与节目中。这样容易损伤幼儿的自尊心或养成贪大喜功的心理。

  7.还有一种消极的暗示非常不好,那就是对某些脾气不好的幼儿或不能满足幼儿要求时,父母当着他的面说:“没办法,我这幼儿长得是‘双顶’,脾气就是犟。”这无形中给幼儿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他会更加肆无忌惮。其实,“双顶”爱发脾气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幼儿无理要求或发脾气时,你应该采取不予理睬的手段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当你不睬他时,无论他怎样哭闹或在地上翻滚,你都不要理睬,更不要偷看他或偷偷地笑等。无论时间长短,他觉得哭闹没有用时,便会自行好转。幼儿教育

  8.“溺爱”往往会“淹没”幼儿,具体表现是过分在物质上给予满足,例如去快餐店吃肯德基或汉堡包,父母总是给幼儿买上一大堆,自己却陪在一旁看他吃,最多啃啃幼儿吃剩的骨头等。而幼儿却只顾自己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会变得狭隘、自私、冷漠、任性,为他今后走入社会带来很大的障碍。正确的做法是把他当做家庭普通一员,共同进餐。幼儿教育

  9. 幼儿不好好吃饭,有些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常采用迁就或训斥的手段,一是追着幼儿跑东跑西地喂饭,二是大声地训斥或吓唬。虽然幼儿的嘴巴动了,可是眼泪也下来了,咽一口饭恶心一次,父母也不再忍心逼他吃了。其实,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吃辅食就要养成,幼儿就餐时应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不能开着电视或听音乐,或跑到阳台、户外等地方喂饭。当幼儿会拿小勺吃饭时,家长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吃,家长可以陪在旁边一起吃,帮助幼儿进食,就是他撒了一桌饭菜也没有关系。还有,在进餐时,无论饭菜的质量如何,成人都不要在饭桌上评论饭菜,要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以免其养成厌食的习惯。幼儿教育

  10.家长常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说悄悄话,而当幼儿询问“你们在说什么”时回答“这不关你的事”等等。有些家长常常刻意对幼儿说:“这衣服(或玩具)外公外婆给了你这么多,爷爷奶奶小气死了,只给你这么一点。”这样的家庭教育会使幼儿心胸狭小,缺少豁达向上的精神。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通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对幼儿的形成的影响才是巨大的呢。因此这对我们家长来说要求是严格的,家长必须要做到对幼儿负责,希望我们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家长,对以后的教育效果更有利的了。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