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幼儿们是否会分清楚呢?(六一亲子教育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93

前言:幽默的话语虽然能够帮助我们缓解一天的疲劳,但是这一般只是大人间可起到的效果,对于小幼儿们说一些幽默的语言,往往会让他们分辨不清楚其真实的含义,所以有的时候也很容易伤害到幼儿,以下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善意的反语不能说吗?

  幽默和讽刺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说话方式,有时候,我们说一些人木讷,大部分是因为无法融入大家的幽默气场之中,但是宝宝对待幽默话傻傻的“稚嫩和真诚”,有时反而会引来哄堂大笑;而讽刺,宝宝虽然可能会“以字取意”,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会无师自通地悟出背后的“批评和贬义”。

  入园指导幼儿仍然会从字面上理解我们说的话,比如当一个5岁大的幼儿,浑身脏兮兮地从外面跑进卧室,大人哭笑不得地说:“你可真是干净啊!”幼儿可能不会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要么会信以为真,以为父母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脏东西,要么他会感觉到大人的批评,会错误地认为大人是有意说反话。

  如果是喜欢正话反说的父母,在幼儿面前,是否就要闭上自己的嘴巴呢,幸运的是只要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带有贬低和责备,幼儿只会开始觉得有些惊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明白不仅要听懂父母说话的内容,还要听懂父母说话方式背后的态度是否为善意的。对于善意的态度,幼儿心理医生金利波理解有两层意思:首先幽默是一个人平静快乐时智慧的体现,是一个人宁静坦然时灵感的结晶。如果家长心情焦虑烦闷,幽默就可能是黑色幽默,甚至含有敌意和歧视,不但一点不好笑,反而伤害了幼儿;其次父母面对幼儿表达幽默时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善意和友好的。

  幽默不是天生的

  英国科学家在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幽默感不是遗传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金利波认为,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懂得幽默了,比如她儿子1岁多的时候,一天想喝西瓜汁,大人逗他,笑着偏给他牛奶,幼儿就发出抗议,但是很明显幼儿知道大人在逗他玩。一岁多的幼儿,妈妈有意抱其他幼儿时,就会对着妈妈使劲叫,并且张开双臂抱住妈妈的腿,要求妈妈抱自己。很明显,幼儿知道妈妈抱其他幼儿也是在逗自己玩。

  那些长期被家长说反话的幼儿,自己也变得喜欢说俏皮话,他们开始尝试一些双关语,也许开始有些勉强和笨拙,比如:我的饭吃完了,哦,不,我只是骗你的。

  幽默的方法很多,如“卖关子”、“取绰号”、“数落”、“答非所问”等,培养幽默感的方法也有很多,如背笑话和有趣的段子:看笑话书时,把好的段子马上记下和背诵!在幽默环境中长大的幼儿,会更快地学会这样一种语言技巧的乐趣和好处。

  并不是所有的反语都能被理解,据调查,3岁幼儿的语言障碍比例为6%,这其中一部分幼儿听不懂别人的话,艰涩的词组或者反语以及双关语就更难以理解了。所以父母在对低龄幼儿说反语时,如果幼儿不能理解,父母需要蹲下身来告诉幼儿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并且,明确地告诉幼儿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甚至大人交谈时,有小孩在场,如果他们不理解,也要告诉他们,否则他们可能产生误会。

  幼儿不接受的绰号要改口

  入园须知,很多人都曾经有一个非常朴素、甚至有几分不雅的儿时昵称,还有的家长会在幼儿犯一些可爱的错误时,用小坏蛋、小笨蛋、小傻瓜之类的一句带过。小美都已经是高中生了,她说从幼儿园开始,对自己的绰号“屎壳郎”就非常反感,她说她认识这种生物是从这个外号开始的,她觉得这个外号非常有损她的形象。

  如果一些外号或者评价,幼儿并不接受,或者在某些特殊环境和情景下不被幼儿接受,家长应该停止这样称呼幼儿。对于绰号,金利波认为,幼儿的理解是会变化的,小时候能够接受的昵称、绰号,并不代表他们长大以后依然能够一如既往地快乐接受。小笨蛋这个词在家里,宝宝是接受的,但是在幼儿园偶然发现老师在严肃批评其他幼儿时,用到这个词,宝宝可能以后就不接受这个词了。而且在不同环境和情景下,幼儿的接受度也不同,金医生儿子洗澡时,在家里爸爸常说:“你把屁股洗洗干净。”然而,同样是这句话,在游泳池里,爸爸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样说,他就会憋红了脸说:不要讲了,我知道了!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小幼儿们一般都比较天真,所以很多的时候家长们所说的话语常常让幼儿们感觉不到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从而就很容易让幼儿理解错而伤到其自尊,但愿家长们看了以上的文章,在说话的时候都能够好好的斟酌!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