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育幼儿,我们就要多站在幼儿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许多的时候,父母们与老师都不懂得小幼儿们的心理,因此感觉小宝宝们都不爱听话,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如何即不伤害幼儿,又可让幼儿们快乐的跟着集体活动吧!
我幼儿的幼儿园全园童话表演,所有小朋友都参加,可是就我家儿子一个人坚决不参加,任凭哄骗恐诈、恩威并施都没用。心疼至极,我花了大半天泡在幼儿园里观察,感觉3岁的儿子对活动的蚂蚁和蜜蜂胜过童话表演,老师认为这是脱离集体,我认为这叫个性,谁对?
很多老师和父母很困惑,为什么大多数幼儿能做到而有部分幼儿总是不按我们的期望行动呢?又为什么幼儿对老师和父母的劝导不予理睬而固执己见呢?其一是越年幼的幼儿越是会把精力放在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上,这个阶段的幼儿对细节特别敏感,他们的关注点和成人所期望的教学预设目标常常存在落差。其二是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3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第一逆反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快速觉醒,希望能够按照自我意愿行动,成人越是急于采取教育行动扭转,幼儿越是不自觉地维护自我以彰显其自我存在的价值。幼儿教育
简单粗暴地把幼儿拖进教育的轨道显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放任幼儿,任其随心所欲似乎也不是幼儿园教育的本义。教师和父母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呢?首先,教师和父母要用科学的观念认识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幼儿恰当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幼儿初期的活动缺乏目的性而存在随意性属于常态,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过程来加以引导并逐步的达成。
其次,教师和家长需要耐心地智慧地加以引导。活动吸引法是指当大多数幼儿在参与活动时,教师可以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夸张有趣,甚至把游离于活动的幼儿名字编入故事情节中以此吸引幼儿关注到正在开展的活动。当幼儿表现出一点点的兴趣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展开“攻势”以吸引幼儿进一步对活动产生兴趣。虚席以待法是指当有幼儿不能立刻对集体活动产生兴趣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要把幼儿排斥在外,而是给幼儿预留角色和位置,随时等待幼儿的归来。还可以把幼儿正在感兴趣的事物如蚂蚁等引入故事情节中,鼓励游离在外的幼儿分享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幼儿只有感到自己的兴趣得到了尊重才会自觉进入老师所预留的角色和预设集体活动中来。伙伴影响法是指在集体活动中把其他幼儿和游离在活动之外的幼儿角色配对,不断引导其他幼儿去影响游离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虽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伙伴关系和友谊,但是他们之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
家庭关注法是指教师和父母保持良性的沟通,教师可以向幼儿父母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争取家庭的配合,沟通的过程不是简单陈述事实的“告状”,更应该给家长指明方向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 :每个小宝宝都会有一定的叛逆时期,最主要的就是要看父母与老师们的处理方法,但愿看了以上的文章家长们与幼儿园的老师都能够正确的沟通,共同的教育优秀的宝宝!家长们来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