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幼儿的那些行为必须纠正(新年入园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63

前言:不同性格的家长教育幼儿有不同的方法,但是许多的时候家长们都看不到幼儿性格的不足,过份的坦护幼儿,很多时候反而会害了幼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实例吧!

  观察对象1:自由的凯文

  凯文是个3岁的男孩,跟爸爸妈妈刚从美国回来,在语言发展方面,他只能清楚地叫出 爸爸妈妈,用语言表达其他事物还不行。但是他的动作发展与别的幼儿差别很大,他总是用玩具砸别人或地面,在幼儿园砸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比较老实,也就没有引起事端;有的幼儿不愿意,就还手抓了他的脸,留下红印几道。他在班里从来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地上。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故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创造,使别的小朋友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入园指导

  妈妈说:没有关系,让幼儿自由发展有利于培养他的个性。

  老师观点:

  海归派父母是带着西洋之风返回本土的一个特殊家长群体,他们对本土教育的评价带来了另类的声音,这样,最先和最多遭遇观念上的矛盾与困惑的也是他们,调节西方与本土幼儿园在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自然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尊重幼儿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影响了别人的自由,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幼儿变得不自由,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凯文把玩具向同伴,并不是要故意伤害别人,或许是要探索物体的抛物线特性,但是却侵犯了别人享受安全和安宁的自由,于是有的幼儿就会还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还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缘。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幼儿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专家解析:

  海归派父母接触到自己认为先进的西方教育观念和方式后,应准备好两个方面的教育能力——选择和适应,即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教育理念,适应自己周边环境的发展速度。否则,反而让自己的幼儿很被动,造成行为方式的紊乱。

  观察对象2:老实的亮亮

  我们班亮亮是个男孩,可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不愿意上幼儿园,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但和同龄的幼儿比,温顺的亮亮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亮亮太老实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差五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上幼儿园。

  老师观点:

  亮亮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幼儿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入园须知

  幼儿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而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就是属于有退缩倾向了。

  专家解析:

  有的幼儿天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表现出退缩。这些幼儿需要有适应的过程。

  而家人的过度保护,则是大多数幼儿具有退缩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害怕幼儿被小朋友欺负,整天把幼儿圈在家里,剥夺了他和小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了独处,对群体生活很不适应。亮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对幼儿不能过分溺爱和迁就,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幼儿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等到需要他独立做一件事时,其结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败。这会导致幼儿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了。

  家长应该多鼓励幼儿,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同时,少限制幼儿的行为,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客观上为幼儿创造了退缩的环境。

  观察对象3:霸道的宇轩

  宇轩是我们班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显得很霸道。那天天气晴朗,小朋友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轩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宇轩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厮打起来,一场混战……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轩玩,因为他稍不顺心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因为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我说了他几句,他居然踢人!

  老师观点:

  多数父母认为幼儿打架、大喊大叫,是幼儿间的小打小闹或是幼儿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加以重视。这使得幼儿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确的。还有一些家长怕幼儿受欺负,鼓励幼儿的进攻性行为,尤其是对男幼儿。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幼儿厉害别人都怕他,幼儿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只有攻击才能得到父母赞扬。这些观念都会促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切忌。

  专家解析:

  行为带有攻击性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慢慢地转化为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

  攻击性行为还产生于经验习得。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性,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好处。一般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其他小朋友伤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幼儿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比如对方的更厉害的攻击,大人的批评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

  这时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极反应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幼儿会因偶然的尝试,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人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或只是哭,可以通过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做出反抗。有时还会由防御转向进攻。在他人眼里,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这样的幼儿往往被定义为攻击性强的幼儿。

  幼儿攻击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将来不良行为的先兆,一旦出现这种行为,更不可以训斥或打一顿作为惩罚。长此以往,幼儿会把这种惩罚方式作为对不喜欢行为的一种正确处理方法,当他处于这种境地时,也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教育小幼儿就是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幼儿性格方面,家长们要多下功夫,不要盲目的去支持或是剥夺幼儿成长的权利,希望以上的三个实例家长们能够明白!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