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入园准备 » 正文

幼儿的时间表不可违背(儿童节入园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98

前言:幼儿们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们常常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而打破幼儿的自然成长规律,以为这是为幼儿好但实际上却恰恰只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人士的观点吧!

  家长观点

  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近20名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幼儿,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幼儿。尤其是高考 “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幼儿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

  家住郑州的闫先生,女儿今年4岁,当别人问起女儿在哪所幼儿园时,他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一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奥数、英语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闫先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

  那么,对有关部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闫先生表示,“我也知道小幼儿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幼儿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闫先生还列举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师,对儿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幼儿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去。这件事对闫先生触动很大,他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

  对此,王先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赞同幼儿园“小学化”。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5岁多时,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长转到学前班去了,这些幼儿的家长认为,幼儿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而王先生却认为,幼儿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幼儿在四五岁到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和心智发育都非常迅速。五岁多,让幼儿数数或背乘法口诀,幼儿会感觉很难,但当幼儿到六七岁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背诵、使用了。而学前班就是“小学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幼儿没有上学前班,又在幼儿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王先生说,现在幼儿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丝毫看不出比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幼儿差。

  科学实验

  尊重成长规律 幼儿飞得更高

  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小学化”?“小学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代号为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幼儿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入园指导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幼儿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幼儿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而“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幼儿的学习兴趣、牺牲幼儿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

  其实,早在本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学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记者调查

  好雨应顺应时节 教育要循序渐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师刘文秀,曾是郑州市首届名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刘文秀说,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幼儿,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幼儿更加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幼儿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幼儿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刘文秀老师所述能带来的危害,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幼儿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 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幼儿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入园须知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幼儿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幼儿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幼儿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幼儿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幼儿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幼儿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常言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教育幼儿也是这样的道理,若是家长们急功近利,就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发挥自我潜能的时机,反而是得不偿失,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够明白这一道理!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