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幼小衔接 » 正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9  浏览次数:7747
广东学前教育网育儿频道导读:儿童园区域活动是儿童的一种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儿童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
  儿童园区域活动是儿童的一种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儿童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着眼于儿童的主动学习,充分信任儿童,并竭力为儿童主动学习创造出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教师有效的指导方法是:教师应关注儿童学习过程;学会细心观察儿童,根据儿童个体不同的发展需要选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一、细心观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主要依据
  细心观察是了解和理解儿童的第一步。观察儿童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互动的情况,能激发儿童的思维,引导他们更充分地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更好地与同伴、老师互动,在宽松、自主的游戏中直接获得感性经验。可以说,细心观察是发展型指导的基础,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主要依据。
  (一)教师观察的主要内容
  儿童的游戏行为是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儿童的诸多特点都会在操作活动中真实而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儿童的任何游戏行为都是教师观察的内容。一般而言,在儿童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重点观察儿童以下方面的游戏行为。
  (二)观察儿童兴趣和行为表现
  儿童是否会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儿童在某个区域活动持续的时间;儿童经常选择玩哪个区域,最喜欢哪些区域的游戏材料;儿童对游戏材料以及游戏成果的爱护情况等。
  (三)观察儿童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区域活动目的性、计划性如何;区域活动空间、环境、材料等方面的运用是否合适;材料的提供与使用是否符合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儿童在操作过程中是否能积极思考,有效地与材料、同伴、教师互动;儿童在游戏中创造性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儿童常选择哪些游戏合作伙伴;用什么方式与同伴交往;儿童对自己与他人活动的评价水平等。
  (四)观察儿童的操作记录
  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特别是科学区和数学区操作中探索出新的发现,是儿童经过自己反复操作获得的经验?,把它及时记录下来,不仅帮助儿童学会如何记录自己的发现,学习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记录方法,还能客观地把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和情绪体验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记录,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大班科学区—有趣的泡泡,引导儿童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如:连环泡、双胞胎泡泡、泡中泡……,儿童用简单的图形记号进行记录,教师观察儿童的记录情况(材料、体验等),能为下次进区儿童的操作带来经验的铺垫,引导后进区的孩子根据记录调整自己的活动,使区域活动有了经验的延续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教师对儿童区域活动的整个情况有了更深刻和更客观的了解,特别是了解儿童自我评价能力。

  二、适时介入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基本策略
  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会增强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操作过程中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如何介入会消除儿童的热情,干扰儿童的操作进展,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活动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判断、把握介入方式。
  (一)自然式介入
  儿童依据已形成的游戏习惯,自己进入活动区进行游戏,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以同伴、朋友身份自然介入,和儿童一起面对困难,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坚持游戏。
  (二)目标式介入
  当新区域、新材料投放或游戏有新要求时,为激发儿童游戏兴趣、迁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等,教师带着这样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的情况下介入,引导儿童制订游戏规则,讨论游戏材料的玩法等。
  (三)角色式介入
  当儿童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儿童游戏,通过教师与儿童、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着指导儿童游戏的作用。
  (四)身份式介入
  当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种介入方式不宜过多,容易破坏儿童游戏气氛。

  三、巧妙引导是教师有效指导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是儿童自由学习、自主探索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儿童是快乐的、自由的,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的巧妙引导在儿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有效指导的重要途径。
  (一)间接引导为主
  在儿童活动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教授者、命令者,而是儿童区域材料的提供者,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与引导者,在指导儿童活动时,应以间接引导为主。
  A、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区域活动作为儿童园课程的有益补充(集中教育的延伸)、儿童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儿童的学习内容,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教育优势,共同丰富儿童的各种知识经验。如益智区“马路上的车辆”,家长事先带儿童观察马路上都有哪些车辆?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再通过集中活动认识车辆、分类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B、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应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以及活动材料,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参与活动并蕴含教育目标的活动环境。如,动静分开;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封闭的:材料较多,活动空间较大;开放的:材料少,活动空间有限;空间拓展(走廊及班与班的公共部分场地、三维空间的利用)等。活动材料生动有趣、经济实用等等。
  C、遵循儿童的活动规律。儿童区域活动具有年龄特点,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也跟随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小班儿童区域活动处于萌芽期,中班处于高峰期,大班处于高水平期。因此,教师在小班应多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等吸引儿童积极参与,如,生活区的喂娃娃吃饭、包饺子等;在中班应尽量多提供自主性较多的区域,并对儿童多方面巧妙引导,推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数学区的我家住几楼?;语言区图字匹配的儿歌等;而大班应适当减少儿童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儿童的区域活动多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如数学区的贝壳棋、走迷宫;语言区的桌面教具续编故事、仿编儿歌等。
  D、根据活动的主要特点。尽管各个区域都有其相同点,但仍有自己各具特色的不同点。因此,教师对各种区域的指导应考虑每类活动的不同特点,以此为依据巧妙引导。如,娃娃家和建构区虽然都是儿童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但娃娃家中儿童是通过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中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而建构区则是通过一些建构材料来构造各种物体,反映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物体的造型等的印象,因此,两类区域在场地布置、材料提供、丰富生活以及具体的指导策略上都会有所不同。又如,娃娃家与表演区都是要扮演角色,但是娃娃家扮演是生活中的角色,而表演区扮演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二者的指导过程与方法策略必然会有所不同。
  (二)直接引导为辅。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可以直接点拨给儿童以建议和帮助。如:大班科学区“睡莲花开”,教师适时递过一张图画纸:“看看图画纸折成的睡莲会怎样?”……在这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中,教师的建议,能使儿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天性,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但这种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儿童游戏为基本条件。
  当儿童缺乏将自己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经验时,教师可直接建议,让儿童体验自己的创作成果与他人活动相结合后的快乐,从而提升自我。如:巧手区儿童用废旧材料制作好的服装,可以让表演区的儿童穿上来个时装表演。
  当儿童在活动中有所求助时,教师也需要给予明显的帮助和指导,让儿童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