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儿童,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儿童。如何让自己的儿童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思考
儿童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儿童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儿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问泉哪得清如许,只为源头活水来”。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儿童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儿童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 阅读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儿童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儿童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儿童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儿童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儿童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儿童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儿童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儿童只会5首就说儿童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儿童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儿童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儿童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儿童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儿童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儿童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儿童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儿童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儿童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儿童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儿童,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儿童,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儿童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在入学前,给儿童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