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说课稿 » 正文

大班数学说课稿:二次分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1  浏览次数:215

  导读: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幼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儿童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儿童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儿童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儿童情况分析

  大班儿童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儿童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二、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儿童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儿童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儿童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儿童的操作、探索,培养儿童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儿童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儿童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儿童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幼师示范引导,帮助儿童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

  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接着请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儿童再次操作

  4、经验迁移:举例请儿童做二次分类

  “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

  四、活动准备

  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各种积木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儿童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儿童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儿童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儿童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儿童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幼师的帮助归纳,使儿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游戏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儿童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儿童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幼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儿童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据儿童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儿童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儿童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NextPage]

  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游戏,激发儿童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儿童观察图形的不同点(颜色、形状、大小),然后鼓励儿童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3、经验阐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儿童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然后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幼师和儿童的共同小结,注重经验的巩固和归纳。

  4、儿童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湖南大学南校区幼儿园大班组教研活动“如何说课、评课”

  附: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

  执教、设计人:何云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儿童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儿童的操作、探索,培养

  儿童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儿童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活动准备:

  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

  (1)游戏:“看谁举得快”

  幼师:请把X色的XX形举起来;或是请将大(小)的X形举起来。

  儿童听到信号后应迅速地根据这两个特征将图形举起来,看谁举得快。

  2、学习对图形作二次分类。

  (1)出示红、蓝两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请儿童上来将几何图形按颜色分为两类,然后再请两名儿童上来将红、蓝图形按形状不同各分为三类(即红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蓝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学习对图形做二次分类。

  (2)发放操作材料,儿童操作。

  每人一套大、小两种规格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首先将大、小图形分开,然后将大的图形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为三类;再将小的图形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分为三类,要求有顺序地操作。

  (3)幼师小结,儿童再次操作,进行二次分类。

  3、经验迁移:

  举例请儿童做二次分类“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

  4、活动小结,幼师对儿童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儿童获得分类经验。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