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说课稿 » 正文

幼儿园说课稿:音乐欣赏摇篮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1  浏览次数:180

  导读: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儿童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儿童的情感、品格,形成儿童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儿童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儿童的情感、品格,形成儿童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儿童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儿童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儿童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儿童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儿童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儿童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儿童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儿童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儿童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幼师的引导帮助,儿童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儿童感情,启迪儿童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儿童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儿童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儿童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儿童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儿童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幼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儿童积极的刺激,使儿童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儿童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儿童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儿童:“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幼师启发儿童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儿童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儿童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儿童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儿童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儿童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儿童,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儿童,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儿童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儿童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儿童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儿童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儿童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儿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儿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儿童,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儿童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儿童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儿童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儿童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儿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儿童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幼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儿童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幼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儿童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儿童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儿童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幼师进行演唱引导儿童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幼师演唱),通过欣赏幼师的演唱,引导儿童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儿童的想象,帮助儿童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儿童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儿童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儿童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幼师引导儿童:“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幼师和儿童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儿童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儿童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儿童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儿童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幼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