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营养保健 » 正文

秋天养生重在养阴7个妙招益肺保健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1  浏览次数:134

秋天养生重在养阴7个妙招益肺保健康

核心提示:秋天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身体也随之而改变,因此,秋天养生首要保养体内阴气,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下面,小编就为你推荐几个秋天益肺养阴的妙招。

秋天养生重在养阴 益肺保健康

一、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

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二、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天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这样有益于“秋收”。进入深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要随天气变化而增减,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

秋天养生重在养阴 益肺保健康

三、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秋天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注意不能超量运动,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四、饮食应少辛增酸

秋天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天要适当多吃酸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区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对健脾胃、补中气均有极好的功效。药典古籍,如《本草经疏》、《随息居饮食谱》及《金匮要略》等,均对此论有记载,并且对其功效赞誉有加。

秋天养生重在养阴 益肺保健康

五、饮食平衡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以形补形,以物补物。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秋天就应吃肺补肺,但肺的功能太强,就很容易伤肝。再加上秋天本身就是肺的当令季节,如果再过补,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天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

六、静坐吐纳利身心

在此介绍一种秋天养生功——秋天吐纳健身法。

首先,清晨洗漱后,在室内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充满后,将津液分三次咽下。

然后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头顶住上腭,用鼻子吸气。

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口四”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做36次。坚持做此养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还可将两手搓热,敷在眼部3秒,反复做8次。坚持此功,不仅可以明目,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七、秋天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与于运动养生的核心是相同的。但经络养生的目的在于保持经络的通畅,纠正脏腑经络功能的失衡,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具体做法:将脚浸入温水中9分钟;之后,按太渊穴、膻中穴各36次;最后,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 育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育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