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调查也说明,“社会性支持”有消减、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见表4)
(6)待遇。待遇偏低也被认为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子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待遇”对幼儿 >><BR><P></P>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一01.1)仅次于专业发展机会。(—0.12),表明待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待遇越差,职业倦怠越严重。
总之,给予教师园内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明确教师的职责为教师提供各种社会性支持,使其得到应得的待遇,都能够起到减轻和避免职业倦怠的作用。
4、职业因素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因素,国外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和职业本身的要求三方面内容,认为这三个因因素都从不同的角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如:特教教师比普教教师容易倦怠;班额过大导致教师无法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等等。尽管后者与组织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职业本身的因素决定的。
我们的研究把职业因素分为“教育教学情境”和“个人功用价值”(即职业对自己的功用性)两方面。结果发现,职业因素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小于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但是,幼儿教师对该职业“个人功用价值”的认同,“教育教学情境”质量的提高,也或多或少地起着降低职业倦怠的作用。
5、个人因素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个人因素,指的是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如;性格/气质类型、控制点类型以及他们的某些高级需要等等。与组织因素一样,个人因素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也受到了研究的普遍重视。
(1)性格/气质类型。Gla (1977)和林玟玟(1987)发现,职业倦怠比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极端的挑战性、好竞争、易急躁、理想主义、易动情、专注、奉献。尽管在这些研究都表明性格/气质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有某种特定的关系,但是这一 >><BR><P></P>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的经验性证实。(Farber,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