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住时机利用指导的智慧和技巧,让孩子们的缺点从生活环境中改掉。
每一位幼儿都可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动空间,都按个人的方式来活动,那么他们发生争抢时该怎么办呢?有一次观察活动中就出现了一件这样的事:我们在生物角养了几只小蜗牛,小朋友们正看得入神,啸雨伸出小手把蜗牛拿走了,后来小蜗牛缩进了壳里,啸雨也看不成了,一生气就把小蜗牛踩死了。通过这件小事就能看出这名幼儿在家里被宠坏了,独霸意识比较强烈。经过这件事后,我就把小蜗牛摆在幼儿吃饭的小饭桌上,跟他们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会不喜欢我们了?寻找蜗牛缩在壳里的原因。后来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都不再用手去摸小蜗牛了,而是让小蜗牛自己去找 “小朋友”,在后面的活动中我发现啸雨也得到了教训。所以只有在观察中才能发现孩子是在一天天的长大,是在逐步的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四、 幼儿共同参与环境的创设,使教育产生多种效应
当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始寻找春天,想让幼儿在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中寻找春天时,孩子们却对园门口的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问我,“这只鸽子与那只鸽子怎么不一样?”“鸟是谁生的?”“鸟会说话吗?”等问题。幼儿对小鸟产生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对春天的花草树木的兴趣。于是,我就把原来预想实施的整合活动“春天”变为“我和小鸟在一起”,把原来预想创设“春天里”的主题墙,调整为“小鸟俱乐部”主题墙,并设立了“我喜欢的小鸟” “我和小鸟做朋友”“我和小鸟一起成长”三个栏目。在“我喜欢的小鸟”栏目中,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小鸟的资料与图片。有的家长还在网上帮助查我,用不同方式记录孩子对小鸟说的话,并张贴在栏目里。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地对小鸟说出心里话,尽情抒发自己对小鸟的情感。接着,孩子们还开展了“如果我是一只小鸟”的活动。方圆小朋友说:”我想变成南极的企鹅,这样,我就能天天堆雪球啦!”晴晴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鸵鸟,让小朋友骑在我的身上,多好玩啊……”我把幼儿充满情趣的想法记录下来,生成了“我和小鸟做朋友”栏目的内容,使“小鸟俱乐部”的墙饰增添了许多情趣,孩子们也更加喜欢和爱护小鸟了。当提出小鸟是怎么来的问题时,通过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小朋友渐渐地认识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每当孩子们站在“小鸟俱乐部”的墙饰前时,都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大胆地向教师、幼儿、家长述说,墙饰成了幼儿、家长、教师沟通的窗口,成了孩子们自由活动、自由探索的天地。[小精灵儿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