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儿童观告诉我们: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喜欢和需要探索,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在其自身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每一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是“培养‘完整儿童’”。即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教育要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儿童;教育必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教委分别制订了《学前教育纲要》,明确要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注重幼儿早期潜能的开发。
如何贯彻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纲要》、《指南》精神,并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我以为,建设一支适合上海学前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美国教育家杰克逊曾形象的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比喻为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长和计时员。设想一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孩子,必须不时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走近每一个孩子身边,就象一个足球运动员来回奔跑于绿茵场,要组织好幼儿谈话,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要引导好孩子的思维,观察好孩子的“寻常时刻”,要把握好孩子的“机会之窗”;要在活动室内恰到好处地为孩子提供各种材料。创设好相适应的环境……要灵活地应付活动中的一切,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如果不加强自我完善,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新形势,面临新挑战,我们的办园理念是什么呢?让教师成为幼儿园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都要有自主权。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一抓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二抓课程教材改革,促进教育行为更新。
一、 抓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首先园长注重自身观念的转变。以往的考核以检查教师的计划来调控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精力主要集中于计划的实施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观察、记录,而且很少改变计划,调整计划。另外,作息时间的控制,导致教师整天忙于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而忽视了许多孩子生成的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忽视了孩子的提问、需要,反思就更少了。此外,以往都是现成的教材,统一的进度,教师在课程选择上没有余地和空间。事实证明,统一的计划和教材不能更好地适应每一位教师和孩子的发展。这样,教师的工作创造性无法体现,幼儿的潜能得不到发展。究竟什么样的管理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我反复学习、体会了上海市新课程培训的各项内容;回顾了专家的讲座;又结合了“最近发展区”和“方案教学”的理论,体会到将课程指南权、选择权还给老师,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