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幼儿绘画 » 正文

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4  浏览次数:684
广东学前教育网艺术频道导读: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在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系统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美术这种表现自我的符号系统便应运而生,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在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系统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美术这种表现自我的符号系统便应运而生,通过他们的随意涂抹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因此“集体学习”便伴随着儿童美术活动的展开而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在当今的幼教改革历程中我们应如何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来所握。

关键词:集体学习、儿童美术活动的价值

 

一、 “集体学习”的涵义

从字面上来看,“集体学习”即若干学习者共同学习、探究、解决问题。从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集体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是教师与所有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确定主题从而解决问题。

意大利的教育家瑞吉欧则认为“集体学习”是指“若干个体在认知、情感和审美方面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自主地学习,同时还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学习”。瑞吉欧的“集体学习”中的“集体”不仅仅是指儿童,还包括成人,如家长、教师、社区成员等。他把“集体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集体的范围更广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更丰富了,它使成人在儿童学习中的角色和任务更为明确,进一步肯定了成人在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美术活动的价值

无论是儿童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它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毫无疑问,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是专门教育活动,而决不是专业教育活动。它与其它活动一起成为幼儿成长发展与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

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的健康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培养儿童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

儿童美术教育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同一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具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若在儿童时期就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具有艺术的心灵,即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2、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审美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


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美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儿童成为他人作品的欣赏者和自己作品的创造者。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它主要表现在通过美术的操作活动体验美,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

3、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活动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这一视觉艺术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因此,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幼儿拥有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

4、完善儿童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如何使儿童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自由追求生活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儿童美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美术活动创造的活动中,包含了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照出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儿童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绘画是儿童的内部语言,儿童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泻泄愤怒,流露忧伤。

三、“集体学习”在儿童美术活动中的体现

1、“集体学习”顾名思义,它不单单指幼儿一方面的学或教师一方面的教。

虽然他们在一个学习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致力于一种教与学的知识共同建构。在活动中,教师要会聆听幼儿在画画前表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及画后解说自己画;观察幼儿在该阶段各方面发展水平及兴趣所在,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去探索,感受探索带来的快乐并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要会判断什么时候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刻,适时适度的参与活动,提醒幼儿回忆组织对已有经验的感受,让


幼儿自己发表意见,帮助他们发展新的观点,从而更丰富、全面的表现。

2、在集体学习过程中,强调记录儿童学习过程和重要性,也强调儿童和教师重温学习时刻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说,记录能帮助他们回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如果将儿童的作品放置于一个孤零零的角落,不鼓励儿童互相交流,不让儿童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比较,那么,所谓的集体也只是个人的集合而已。对于教师而言,记录儿童的学习不只是去关注儿童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去了解和摸索儿童的建构、组织的过程,加深对儿童的能力和兴趣、不同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及在不同领域内获得概念的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让儿童观看自己以前的绘画等作品,重温以前发表过的意见,评价自己以前和想法,听取同伴的意见,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价、反思、评价其他儿童的机会。这样,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还能了解他人又是如何学习的。这个过程把儿童放置于一个可能会导致认知冲突的社会情景之中,使他们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建构或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

3、集体学习的内容丰富,能把认知、情感、美学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联系起来。

在重视儿童数理逻辑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情感、审美体验对于认知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决定投放材料之前,我们要思考这些材料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情感和审美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画蚂蚁的活动中,幼儿期至少通过三个程序进行:让幼儿去找寻蚂蚁,通过感觉去探索蚂蚁;进行仔细观察,了解蚂蚁的一些活动等,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征蚂蚁;用绘画上进一步描述蚂蚁,通过想象表达自己对蚂蚁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大量关于蚂蚁的经验和体验,而且对蚂蚁产生了再探索的兴趣及感情。

4、集体学习会超越个体学习,创造一个获得知识的集合体。集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成为更强大的个体。

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但集体学习具有与个体学习不一样的品质,通过集体内部的比较、讨论、修正等途径可以使个体达到独自学习不能达到的意义。如在集体绘画小区建设时,每个儿童必须考虑自己画的建筑与别人画的建筑是否比例协调,分布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有益于解决认知冲突的社会交往,而这是在儿童与物体发生交互作用时不可能产生的。

四、当今幼儿美术活动的弊端

教育本应顺应儿童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但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名美术活动的组织者,是否应该反思一个,你是如何组织美术活动,新纲要实施后的美术活动又是什么样,已经体现了幼儿美术


活动的价值吗?下面,就以我个人对美术活动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灌输法情况严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你们看×××的房子画的真好看。”“看你把画画的那么脏。”“你这只小鸟画的太小了。”“老师,我不会。”此类话在美术活动中常能听到。现到各活动室看一下幼儿的作品,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没有一点“自我”和“感觉”,形态一样,色彩一样。作为教育者是否应为自己的教育反思一下,我们是在培养画家吗?我们的范画(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何时才能被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发现美,感受美所代替?何时才能在幼儿的作口中了解幼儿的想法,看到幼儿的心声?

临摹,从表面上看幼儿的画面内容丰富,也能把习得的图式中画出想象画,但幼儿对物体的结构和颜色往往不甚理解,学多了画出来的画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而若是观察后作画尽管他们画面不严谨美观,但各个画面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及观察的角度和兴趣。

2、教学模式一般化、时间化

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我们能够死扣时间对其加以限定吗?绘画是幼儿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他们也需要思考,需要想象,我们能以简单的20分钟、30分钟要求他们完成吗?这就使得每次活动都是幼儿在老师引导下进入境界,最后在老师的催促下草草的收场。从而省略了重要的一环“共同评价”或许被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所代替,使得我们的教学走上了教师示范——幼儿作画——教师讲评这一模式。幼儿作完画展示在墙上后就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地方。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共同评价”,它既是本次绘画的总结,又是下次绘画的前导,不仅能培养幼儿兴趣,提高欣赏能力,更有利于促


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理解作品,读懂作品,多问幼儿,让幼儿讲画,讲出其创造意图,而不应过分追求像不像。

五、如何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的价值

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尤其在“集体学习”问题方面提出了独特之处。在正确认识了美术活动的价值,看到了目前美术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加感受到“集体学习”这一教育理念的独特性、重要性。

通过集体学习,培养“不同的个体”正是瑞吉欧“集体学习”所追求的。这些“不同的个体”应该懂得如何去聆听、尊重和承认他人的观点,包括与自己相反的观点为,能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能通过更为复杂的方式和途径去解释和理解世界。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日本专家长坂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活动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体现“集体学习”,完成我们当今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对于我们实践者来说是当务之急。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在活动的产生与准备阶段

一次美术活动的生成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源于教师的建议、主题活动的需要、儿童的讨论、或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协商的结果。不论产生于哪种方式,从根本上说,我们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确定。它不仅仅指儿童在活动中自发的表现,还包括


教师推断和引发出来的兴趣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

活动的主题产生以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准备阶段,它决定着在活动中儿童美术语言是否丰富,在该阶段教师主要做好以下准备:

1、教师自我准备:即教师要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各方面有关于主题的内容。如“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准备的不是一张家乡的范画或图片,而更多是了解并收集关于家乡的人文故事、传说、地理、文学、音乐,家乡的特产、景点等,这样通过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各种不同的艺术方法都得以丰富。在该准备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故事、音乐、家乡特产,让家长、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

2、对儿童有关主题经验的准备:教师一方面应依据经验和对孩子的了解,设想孩子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想法或疑问,即要充分地去挖掘活动的隐性课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的了解、调动儿童与主题相关的原有经验,让儿童充分地回忆、展现其关于主题的原有经验。如“美丽的家乡”,我们不仅可以调动家长的力量,还可利用社区、单位等资源,进行实地参观,听相关人员对家乡特产、变化的介绍,有条件的还可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如采茶、喝茶等,在活动的展开中让孩子来表现对主题的已有经验,如在西湖边可让孩子讲讲有关西湖的故事,采茶时让孩子唱唱采茶的歌曲等,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愿望,更可激发他们对主题的了解兴趣。该准备阶段正充分体现了瑞吉欧“集体学习”的“集体”的广泛涵义。

3、客观条件的准备:它包括环境的准备与美术活动材料的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将收集的材料、孩子自已的作品展览在教室中,这样更加有助于孩子进行视觉表征活动,巩固孩子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看到茶园的图片可以提出“这茶叶如何变成我们平时喝的茶呢?”等。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们可以提


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如彩纸、油画棒、颜料、固体胶、橡皮泥、剪刀等,有助于孩子用不同的表征方法去表现自己眼中的家乡。

二、活动的进行阶段

这是准备阶段的一个延伸与实践过程,是儿童对经验的一种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是主体,而教师主要是一名组织者与引导者,应该创设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儿童,急于传授一些美术知识及技能。

因此,在该阶段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做好每次的记录工作。教师与儿童间应采用一种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帮助孩子整理在准备阶段获得的经验,并启发和引导儿童来感受这种经验,教师应及进将幼儿观察到的与体会到的话记下来,以保存孩子的学习过程与“产品”,为孩子建立“档案”。如可在作画前,让孩子说一说“你认为家乡什么最美?为什么?”这也是教师引导孩子组织经验、确定作品主题,总结准备阶段的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每个孩子在准备阶段所获得的内容可视化,为孩子的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师不应死板的让孩子按照范画画同一种家乡的美,也不能很自由的发一张纸,不加以任何引导让孩子自由画,在这里把握好一个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活动评价与总结阶段

在该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儿童做到能够主动地参与评价。长期以来的临摹容易使儿童的画概念化,失去敏锐的感知、思考和想象,失去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使教师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也往往是“像不像”,涂色匀不匀,一段时间后,幼儿也会形成一种评价作品的标准——画得与老师像不像。但在前面提到的开放式美术活动下的作品,虽然同一主题,但感受不一样,表现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创作心理,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读懂孩子的每幅作品,对自己不理解的作品,应问孩子,让孩子讲画,鼓励每一位孩子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既是本次活动的总结,又是下次活动的前导,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提高欣赏能力,


更有利于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这正是通过集体学习,培养“不同个体”的最好表现。

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仅进行着个体建构,也在与成人、与同伴进行着共同建构。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者,他应在与儿童重温和与儿童共同建构的过程中了解儿童;他除了担负着观察、记录、解答、协调等工作以外,还要善于为儿童创造能引起他们共同建构的机会。未来的社会要求儿童不仅学会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学到怎样成不同的个体。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正确认识集体学习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正确把握和利用它。教会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美,表现美,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 艺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