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日本青年作家
3月初,2003年来中国以来,第一次离开北京,来到了上海。随身带的行李很小,不到10公斤。状态是一张白纸,就像当年我来北京时似的。
10日晚上从出差地点西安起飞,着陆虹桥机场。上海比我想象得冷很多。冷风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天气,还有人气,行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漠、保守、封闭,令人想起的则是东京。只是多了一点秩序,挺好的,秩序难道不是一种文化吗?秩序也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我每当“回”到北京,就一定产生充满人情味儿的安全感,深信,以后“来”到上海时,也同样会产生安全感,它是充满人性化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好与坏,高与低。
到了复旦宿舍,与当年我来到北大宿舍时的感觉没什么两样儿。空虚的孤独感,重新回到9年前的自己。既然我是行走当中寻找人生意义的人,而人生是陌生的,那就要经得住空虚的孤独感,甚至要学会享受它。其实,每当回日本我也很孤独。
3月至7月,我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一个学期的课,课程名字叫《跨文化传播》。这个主题由我这个在中国待了9年的老外来讲还蛮有趣的。日本这个国家处于“古今中西”的位置。如果你问日本人“你是西方人吗?”恐怕几乎所有人都会否认,日本人的自我认同归根结底是“东方人”,文化根基在东方,却从19世纪明治维新以来吸收了众多西方制度的熏陶。当时日本长辈们强调的是“和魂洋才”,意思是“中体西用”。
当今国际社会需要众多“跨人才”。如何“跨越”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个重大挑战。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国界、跨价值观……在跨越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自己与包容他者是格外重要的。我会努力把自己的经验与复旦学子加以分享。
我在北大待了7年,2011年则走进全国各地的高校巡讲。我可以说是走进中国高校最多的外国人之一。至今觉得,高校面临的问题性质都差不多,“同质化”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最大问题。行政化;师生缘崩溃;缺乏人文情怀;过于功利化、技术化等正在使校方头疼,使学生困惑。
但愿,在复旦挖掘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奇特现象。
(责任编辑: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