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疾病 » 正文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忧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6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535
 一些医学专家说,由于基因、心理及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比男性容易患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

  什么是忧郁?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除了心灵痛苦外,还表现为患者感到各种各样的躯体上的痛苦症状,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更加明显,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各种各样的“神经官能症”。

  心理专家介绍说,女性易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的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二是女性更容易紧张。

  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如性虐待、家庭暴力等。三是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头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患抑郁症的女性几率更高。

  专家认为,女性应该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识,警惕抑郁症的困扰。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如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疗法等。严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

  同时,由于女性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对于更年期抑郁症,可以使用雌激素作为补充治疗。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抑郁症女性,国外正在研究采用“强光疗法”代替药物治疗。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忧虑?

  据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统计,全美共有1900万成年人长期受过度忧虑的煎熬,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利西说,过度忧虑者往往太过在意别人的态度,对未知事物极度恐慌,总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去设想。女性一旦表现出过度犹豫的症状,很快会陷入忧虑,并逐渐转为忧郁,最终导致人格偏狭、多疑。

  利西解释说,女性容易出现忧虑,主要是其生理构成决定的。忧虑发生时,女性大脑中负责感情反应的扁桃体部分会变得异常迟钝,而负责语言与抽象思维的部分却很活跃。此时女性全部的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当大脑失去对情感的判断时,外部表象就是忧虑。而当大脑结束了只会思考不会感觉的阶段,即忧虑初步解除时,其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发生应激性的补偿反应,即各个器官开始自动紧张。久而久之,有些女性就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还会莫名疼痛。而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女性的过度忧郁症状。

  利西说,过度忧虑者每天应留出30分钟专门用来忧虑,并写下自己的担心,随后在当天的生活中挑战这些事情。一段时间后,很多患者会对当初写下的文字哑然失笑,这正是解除忧虑的好方法。

  看淡成败也是摆脱忧虑的必要步骤。看看当初曾经担心的事情发展如何,过度忧虑者会有一种解脱感,并从此学会摆脱担心,专注现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心情也有忧郁烦闷的时候,如何排解忧郁、烦闷的情绪呢?39健康网小编给出了如下一些简便易行的建议。 一些医学专家说,由于基因、心理及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比男性容易患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

  不管是轻度的忧郁情绪,还是严重的忧郁症,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均衡的饮食以及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荷尔蒙不平衡有关。因此,均衡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缓解压力,让身体自然地制造有益于情绪的荷尔蒙,是改善忧郁心情的最好方法

  1、吃出好心情

  由于脑组织主要是由脂肪组成,而血清素是由蛋白质转化而来,因此,每餐进食优质的脂肪和蛋白质是保有一个健康大脑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提升血清素水平来说,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杏仁、燕麦、花生、贝类、豆制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聪明健康地生活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大背景下,人们的饮食、睡眠规律被完全打乱,这也容易引发荷尔蒙不平衡,是产生忧郁、烦躁情绪,甚至是忧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元凶之一。

  倡导健康的睡眠方式,平时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重视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多晒晒太阳,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同时练习自我放松缓解压力的方法,保持心境平静,这些都是远离忧郁情绪的良方。

  当您感到自我调节忧郁情绪十分吃力时,最好尽快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师进行心理疏导,其疗效往往更为理想。若您的心结始终无法打开时,也不妨咨询心理专家,由他们为您找出针对的医治良方。治疗

    (责任编辑:王星星)

 
 
[ 心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心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