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疾病 » 正文

专家提示大学生透支健康求学不可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6  来源:新浪博客  浏览次数:549
 从本性上来说,人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段连回忆起来都让人觉得痛苦的经历还有人愿意去选择,去忍受,意味着他们认为这种经历有价值。至少,是利大于弊。在校园里就开始劳碌奔波为此透支精力甚至健康的学生肯定也认为,这样的辛劳,长远来说能为他们带来好处。

  这个好处是什么,不同学生的想法不一定相同。然而他们心里多半有一个模糊的信念,那就是认为拿青春赌明天,在身体扛得住的时候牺牲一时的健康舒适,去换取未来的成功和幸福,是值得的。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这倒不是说付出不会有回报,事实上,用心投入过的事情总会有所收获。能够为未来提早打算和行动的学生通常都比同龄人更成熟上进,毕业时也更有可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成功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的健康透支显然会削弱成功的基础。即使有一天真的成功了,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

  幸福不只取决于事业上的成功。生活由很多不同的领域构成,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还需要时间关注个人生活,包括维护自己的健康,处理家庭事务,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等等。只有各个领域之间取得平衡时,人才会感受到幸福。如果在大学这个角色任务相对简单的阶段都不能做到工作生活平衡,又怎么能期望在竞争更激烈、任务更繁重、需要关注更多问题的工作中做到呢?更可能的情况是,如果不做任何调整,这种像陀螺一样不断旋转的生活模式将会持续,损害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压垮自己。

  因此放任自己处于透支健康状态,期望一切会自然而然好起来是不明智的。生活的平衡需要自己努力去营造,而这种能力,需要培养。

  要取得生活的平衡,首先要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在个人与外界的平衡出现问题时,身体会提示我们。这种信号可能是焦虑、掉头发,也可能是失眠、内心空虚和迷茫。如果在讯号出现时能够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就可以减小对自己的危害。遗憾的是,学生普遍重视获得经历而轻视个人感受,对身体的信号非常麻木。比如胡刚在极端疲惫的情况下还为了省钱不肯打车,失眠成了常事还听之任之。这种麻木的危害也许一时看不出来,但长此以往,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旦发现问题存在,就应该想办法解决。过多的活动显然是透支健康的最大原因,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取舍。大学生想尽可能多地尝试新鲜事物,为未来积累更多的资本,这当然没错。然而一天只有24小时,什么都去做不仅搞得自己身心疲惫,也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胡刚就是这样,弄得自己“快要垮掉”,结果项目还谈得不理想,万米跑也没拿到名次,还耽误了学业。太多的球抛在空中,它们只会掉下来。

  取舍的空间是存在的,那就是根据个人的目标来确定活动的意义大小,该不该参与,需要参与到什么程度,而不是来者不拒仅仅为了获得经历本身。当然,什么样的经历都会有价值,放弃了似乎很可惜,但是让对自己价值不那么大的活动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不值得,比如胡刚的万米跑。因此一定要有所舍弃,比如像向雯一样辞掉两个高一学生的课程。然而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任务,是为了模糊的“对将来有好处”,为了经济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赞许,被唤起的责任感,或是社会认可?或者仅仅是不好意思拒绝?知道了原因,在类似的事情面前才能找出应对的方式,主动掌控时间和生活,而不是不知不觉中让任务控制了自己。

  取得平衡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心理调适,以应对忙碌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和各种挫折。我们需要形成对自己和对事情的正确认识。向雯焦虑得大把大把掉头发,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掌握着“三个孩子的前途”,然而事实上,他们的前途有很多因素决定,补习的师不过是其中之一;自己也不是超人,只尽力了就好。我们还要学会应对负面思维,不要因为一次的挫折否定过去所有经历。胡刚经历了失败,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没有意义,整整一个月沉浸在网游之中。然而事情没做好只是因为精力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事情本身没有意义。事实上尽管他看低了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份“待遇较好的销售工作”所看中的他的素质,绝不仅仅是三个月的培训所能够造就的。

  取得生活平衡的最好方式更在于关注当下,在繁忙的事务之外给自己安排一些闲暇,用来休息、放松,做愉悦自己身心的事,让自己在忙碌中也能体验到快乐。毕竟,明天是由一个个今天构成的。在今天花一点点时间让自己感觉满足,可能比追求虚无缥缈的“未来幸福”实际得多。

    (责任编辑:王星星)

 
 
 
[ 心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心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