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的困境:
育儿期的家庭偶尔会听到“婆婆”或“妈妈”说:“我以前一个人带四个孩子,你们才不过一、两个,就弄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不仅引人纳闷,到底是现在父母比较“软弱”,还是现代父母“难为”?
父母角色加重:
虽然,一代有一代的难处,现代父母的角色可一点也不比上一代轻松。不断有学术报告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早期刺激、幼年学习非常重要”,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时时提醒父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另一方面,现在的学校教育又很强调“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加重了父母除了生养孩子之外,对孩子的教育功能。
支持体系式:
以小家庭为主的家庭形态与职业妇女的增加,令现代家庭在照顾子女上,极易陷入左支右绌的情况,导致无法“从容地”教养子女。以主要照顾孩子的女性而言,她们在生活、经济上较上一代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但扛在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相对增加。
教养理念分歧:
现代父母虽大多能认同“民主”的教养方式,但难免还是会在“权威”与“放任”间摆荡。有时会受到工作压力或婚姻关系的影响,心情好时是放任讨好型的父母;心情不好时,便将潜藏在内心、自小成长的教养氛围——“权威”展现出来。
八大教养守则:
于是,父母就在实践教育先哲“杜威”主张的“做中学”中边做边学,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同时也经历所谓的“生命的第二次诞生”。幸而先智笛卡儿又说“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父母拜科技之赐,可利用多元管道获得丰富的教养资讯,只要用心,就能在育儿的路上收获满盈。以下提供一些教养守则,供父母参考: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父母要多了解与儿童发展相关的知识,认识孩子与成人基本面的不同,例如:成人工作是为了改善环境,幼儿工作是为了改造自己;成人专著力长、可以久坐,幼儿专著力短、无法久坐;成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不同等。接着,再进一步觉察孩子的特质、个性、能力与优弱势,同时分析自己的特质与个性,和孩子有何相容或不相容的地方。能够多方面了解,对差异的忍受度就会提高。
2、打破“一百分”的迷思,对自己、对孩子有合理期待
能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能接纳孩子与自己会犯错的事实。因此,当孩子打杯碗、漏带学习用品、未能考“一百分”时,父母能平心静气对待;当家里没能窗明几净、无法周全顾虑时,也能一笑置之。让孩子经验行为后果,从错误中学习。因为能允许犯错,当孩子打破杯碗,就请孩子收拾,并依孩子的能力决定提供协助的程度;忘了带学习用品,就让孩子承受不方便,或是自己解决问题——跟同学借。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并提供练习的机会,接着就是让孩子适度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要凡事都为孩子一肩扛下,例如:收拾孩子造成的紊乱残局、向公司请假送学习用品给孩子。
3、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
在成人社会里,某些沟通方式有利于工作的完成或人际的润滑,某些沟通方式反而会破坏双方关系,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亲子间的互动。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具有杀伤性、权威性的字眼会破坏亲子感情,长期积累将造成孩子无法与父母交心,许多心事日渐暗藏在心里,亲子行为冲突频频上演。所以,用“正向语言”“积极倾听”“交谈聊天”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是现代父母必须练习的技能。
4、规划亲子时光,身、心、灵同在
对家庭主妇而言,这表示要摆定育儿、家事的先后顺序。曾辞掉工作全职照顾幼儿的妈妈反省到:有时心情低落或忙于家事、杂事,却忘了当初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照顾而离职。因此,核心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妇女则要训练自己,工作的时候工作,回家的时候回家,不管是上班或是在家,身心灵俱在。切记不要在职场耗尽精力,一定要保留体力回家。另外,不管父亲或母亲都应规划单独与某位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全家团聚是一件很美满的事,而父母与孩子独处的时光更是弥足珍贵,它是孩子独特经验与美好回忆的源泉!
5、练习“从容”,能向外寻求支援
父母每天在接送(保姆、幼儿园、亲子班、才艺班、补习班)、工作、家事、育儿、人际、个人进修间轮转,脚步不曾停缓,又不忘催促孩子的功课与学习,与孩子“活在当下,没有时间观念”的步调,南辕北辙!因此,现代父母必须培养从容的心情教育孩子,学习放松、从容的生活,可请配偶分担家务,并思考哪些事情需要向外寻求支援。
6、经营婚姻关系
《嘿!你忘了怎么做父母吗?》一书的作者John K.Rosemond,将社会比喻为有机体,家庭比喻为有机体的细胞,婚姻比喻为细胞核,因为家庭的建立始于两人的结合。如果细胞核健康的话,细胞自然就会健康,子女不大会变坏,教养也不会太难。因此,父母不要忘记子女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他们终将离去自组家庭,经营婚姻关系可为日后的“空巢期”做预备。
8、经营自己,从亲子互动中领悟成长
良好的婚姻关系有赖于其组成分子是成熟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独立的完整性,又有相互需要的互赖性。经营自己有利于婚姻经营,特别对单亲父母而言,自己就是细胞核,自己健康了,孩子就会跟着健康。每个人都该想想自己的支持系统如何?支持力量有哪些?找出减轻压力、获得充电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