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室实在是个儿童世界,不论男孩、女孩,它完全配合两岁半到六岁大孩子的大小、速度及兴趣。它的设计是将孩子放在一个备有丰富吸引力教材的环境中,使他们能够轻松自在的工作。这些教材都在低矮的架子上,因此即使是最小的小孩,也能很轻易的取得。
为了便于从事不同活动时可以弹性地安排空间,教室中的桌椅都是可移动的,小孩也都能在地板的小地毯上很舒服的工作。
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材可以分成主要的三组:“日常生活训练活动”(Practical Life Exercise),这是最初的活动,专为三、四岁小孩而预备;“感官训练教材”(Sensorial Materials),适合教室中各年龄的小孩;“知识性教材”(Academic Materials),这是为孩子对阅读、算术和地理有兴趣时预备的。
老师的角色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没有所谓“教室的前面”,也没有一张老师的桌子当做大家注意的焦点,因为学习的刺激是来自整个环境。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她的角色与传统老师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她必须敏锐地观察每个小孩的每项兴趣与需要,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观察,而非预备课程。当小孩选择某种教材时,她必须示范该教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她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进步,并记录下孩子使用教材的情形。她被训练的要能看得出孩子预备好的时机,当小孩选择了超出他能力范围的教材时,她必须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该教材引导开来;但其他时候,当孩子犹豫时,她又必须要鼓励他。一旦孩子做错了,她最好不要介入,让他从不断改正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程序正符合了蒙台梭利博士所说“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
儿童的行为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总是会有忙碌的声音,因为,那些教材的使用包括了很多动作——走路、搬运东西、倒水、说话,特别是要不停地使用双手。然而,所有活动的进行都受一个纪律引导:尊重老师、尊重其他人的工作,以及尊重教材本身。蒙台梭利博士从不认为“好,就等于安静和不乱动”,她认为,自律(self-discipline)是由专心于有意义的工作而渐渐形成的。当一个小孩对教室中的某项活动非常感兴趣时,他的行为几乎总是成熟的;若一个小孩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有不适当的行为表现时,老师可以帮助他选择较能吸引他注意的活动。
为何采用年龄混合团体?
如果,教室的设备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来提高学习的反映,那么,它必须要能配合每个小孩在过去经验中已经达到的发展标准。但是每个小孩过去经验的差异很大,因此只有小孩本人可以做出最令自己满意的选择,而蒙台梭利教室就是提供机会,让他可以从许多不同程度的教材中做选择,当他从某一复杂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另一个程度时,他也就成长了。让两岁半到六岁的小孩在一起,可以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者当中增强自己的知识。 对不同能力的顺应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每种教材的使用都可以不同的速度来进行,以适应教室中有许多能力程度不同的现象。一个较年幼或学习较慢的小孩,可能在不耽误其他成员的情形下,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在同一教材上;而在同一个教室里,程度较好的小孩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项教材换到另一项教材,如此可以避免等待其他成员赶上的无聊。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材及不同使用法的挑战。
学龄前儿童成熟的速度和他们对知识性材料的预备期,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由于兴趣是被刺激出来的,而且当小孩预备好的时候,这些教材即唾手可得,所以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有一些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和计算。然而。很早就开始学习的情形并不普遍,也不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目的;她的理想是:让每个小孩的学习经验在适当的时机,自然而愉快的产生。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到:“确实,我们不能创造天才,我们只能给每个小孩实现其潜能的机会,使他成为一个独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