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 » 蒙氏教育 » 正文

培养幼儿高层次思考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转载  作者:2005-10-…  浏览次数:324
进入思考的第一步

过去社会较重视智力(IQ)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EQ)。时至今日,多数的父母还是着重在孩子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表现,也就是学习的成就代表一切。在传统观念里,当孩子展现杰出的学习成就时,往往也代表了孩子很聪明,同时具备良好的思考能力。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学习成就与记忆能力或许有关连性,但是记忆能力与思考能力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思考”与“高层次思考”更属不同层次。

举例来说,在蒙特梭利环境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三段式教学来指导孩子:

1、命名:这是一支笔。

2、辨认:请你告诉我笔在哪里?

3、认知:这是什么?

在三段式教学里,孩子展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记忆,然而更重要的能力是“高层次思考”。要达到这一个目的,老师的“发问”是非常重要的引导技巧。而在孩子进入高层次思考之前,丰富的词汇是很重要的条件,蒙特梭利曾经提到如何准备使用形容词,当孩子建立了丰富的词汇能力时,才能进一步探讨思考能力。因此,在蒙特梭利教学的基本示范中会带入名称的练习,让孩子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词汇。

如何指导孩子深层思考呢?首先,我们必须做到“Let all the word be counted!”即,让所说的话精简化,对孩子来说,太复杂的话语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当然也就有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介绍名称给孩子时,要会使用最精简、明确的语言让孩子理解。

操作教具时,我们不仅给予名称,还加入了形容词的练习,这就是丰富孩子词汇的最佳途径。

长棒——长的、短的;比较长、比较短;最长的、最短的。

粉红塔——大的、小的;比较大、比较小;最大的、最小的。

常规的重要性

  在进入高层次思考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协助孩子建立常规。在蒙特梭利教室里,“教室常规”是最重要的一环,唯有常规建立了,孩子才能稳定下来并进入工作状态。如果常规无法建立,孩子只会一再的产生冲突、迷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工作、干扰别人、破坏团体规范,如此一来,孩子的脑中充满混乱,根本无法做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如上述所言,老师们在教室中使用的语言务必要非常精准。比如说,当孩子在教室跑的时候,老师一边比手势,一边告诉孩子:“慢慢走!”(以非常严肃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又比如“使用室内的声音”“一次只拿一样教具”“在地毯上操作教具”“绕过地毯走”“将教具归位”等。

帮助孩子“类化”的技巧

   接下来,进入团体讨论阶段,在使用语言的技巧上,必须注重“物体”与“语言”的联系和处理。对老师而言,发问的技巧必须让孩子的思考具体化。例如:“使用室内声音”和“小声一点”,看起来似乎一样,但是在引导孩子的实质内涵上欲有极大的差异。“小声一点”是属于比较性的词语,和其他的情境做比较才能了解这是小声,而且会因为比较的基本点不同而产生改变。而“使用室内声音”就非常具体,可以引导孩子去类化其他相同的情境,对孩子来说,不仅容易理解,更能学习思考,进而能“类化”在其他的环境里也必须使用相同的说话方式来交谈。

   这样的引导很容易让孩子与整个生活环境的经验相互连接。如果孩子无法理解“室内声音”就会思考他的生活环境里,是否需要相同的技巧,因而强化他对“室内声音”的理解。若孩子已经理解“室内声音”,更能将这样的行为类化到其他尚未理解的环境中。因此,在团体讨论时间里,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提问技巧来引导孩子:

老师问:“你在哪里使用室内声音?”

学生答:“教室、教堂、庙里、图书馆、商店、医院、音乐会……)

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及类化相同环境或活动。

老师问:“室外可以使用室内还是室外的音量?”

     “在参加典礼时,是使用室内还是室外音量?”

     “在球场时,是使用室内还是室外音量?”

这样发问可以协助孩子类化更多的情境。

老师问:“为何要小声或使用室内声音呢?”

学生答:“这样才不会打扰到别人,而且是尊重别人的行为。”

这些问与答,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使用室内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尊重。

停下脚步思考

在教室常规中,我们提醒孩子[在桌上或地毯上操作]。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有所回应,而不是由老师给孩子答案;我们希望孩子能停下来想一想,然后思考一下答案,为什么教具必须摆放在地毯或桌子上?你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不会被踏到”“知道这项工作是别人正在操作的”“这样才会摆放整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必须引导孩子思考,学习类化其他的情境。

老师问:“教具(工作)可以在什么地方操作?”

学生答:“家里的餐桌、书桌,店里的橱柜,银行里的桌子……”

我们可以让孩子思考:“为何需要常规?”“那里可以应用?”

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依孩子的反应来预备下一个问题。经由这样的发问方式和步骤,让孩子深层思考并建立连接关系,此时孩子在脑中进行搜寻,组织生活中的经验,如此便形成一个高层次思考。

提问的模式与技巧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因此,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孩子做很多深层的思考,虽然我们并未给他们答案,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以下举五个提问的技巧和方向:

What:这是做什么用的?

Why: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它?

Where:我们在哪里使用?

When:我们何时使用?

How:我们如何使用?

在教学上,我们常会应用“五个W”的提问方式,其实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做更深层的分析思考,比如:

老师问:“还有其他物品具备相同的功能(以同样的方法操作或使用)吗?”(例如:衣服上的扣子功能是将两片布连接起来。)

学生答:“钉书针,回形针……”

当然并不是非得把所有问题都问完,在讨论时,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投入程度,视孩子的耐性调整我们的发问时间;而接下来的一、两天,我们可以把孩子讨论时所提出来的物件再展示一次,并加强连接关系的建立。再举例:

老师问:“电风扇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有风、空气流动、叶片会旋转……”

老师问:“为什么我们要用电风扇呢?”

学生答:“因为太热了!”

老师问:“为什么电风扇旋转时我们会觉得凉快呢?”

学生答:“风在循环(流动)吹到我们的皮肤,会将我们身上的热带走。”

老师问:“风车和电风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答:“都有叶片”

老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答:“一个要插电,一个不用。”

老师问:“为何风车不用插电?”

学生答:“因为风车是靠风(水)来推动。”

老师问:“风车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学生答:“灌溉,发电……”

由这些提问,孩子可以理解电力可以推动电扇而产生风,风可以推动风车来产生动力。一般人都有直觉似的看法和认知,因此当我们习惯用自我的认知来判断事物时,我们也失去进入更高层次思考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们常常不经思索,为了“协助孩子”而贸然给予他们答案,未能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就等同于扼杀了孩子迈向高层次思考的道路。

学习控制情绪

孩子每天都会面对情绪性的直接反应——直接情绪所表达的是非理性的,而且是不经过思考的反应,因此,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反应,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如此孩子才能进入高层次思考。

因此,当孩子产生直接情绪反应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很伤心?”“你能怎么处理?”比如:当小明很想操作的教具被小华拿走了,小明正要做出反应时,老师就需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孩子的反应,并先请孩子停下反应的动作,不仅是身体动作的停止,也是直接情绪的暂停。我们的适时介入,不仅给孩子有机会思考,更让孩子渐渐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老师问:“你想要做什么?”

老师问:“谁已经先拿了?”

老师问:“你应该怎么做?”

老师问:“你能否把工作抢过来?为什么?”

老师问:“如果你被抢了教具,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老师问:“如果你真的很想做这项工作,你应该怎么做?”

  孩子会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他们相当了解教室的常规,也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只是他们面对当下的情绪,往往已经忘了思考,动作被行动控制,而无法掌握自己的行为模式。因此,透过这样的引导,孩子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并且知道应该如何做,这时我们已经引导孩子进入了高层次思考。这就回到前面我们谈到的,为何常规如此重要了。

延迟获得满足感——进一步帮助孩子思考

  根据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经过“延迟获得满足感”培养的孩子,他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受到欢迎、更富冒险精神、更有自信、更加独立。而没有经过“延迟获得满足感”培养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显得比较孤独、缺乏信赖感。所谓“延迟获得满足感”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是相当重要的过程。当孩子懂得等待,就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情绪失控的机率就越低,社会技巧能力的表现就越好。

现代父母普遍溺爱孩子,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孩子无法接受“等待”的感受而且缺乏耐心。“延迟获得满足感”的培养和直接情绪的转换有相当大的关连性;也就是说,当孩子学会等其他人完成工作才能进行操作、有耐心的排队等待等类似的延迟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孩子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对的情绪爆发的频率就会减少,同样的也显示孩子越能懂得思考。

  透过“思考训练”课程或许也会达到“思考”的目的,但是,人格和情绪的培养,却非课程化训练所能引导的。落实在日常生活与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并适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学习思考,让孩子在思考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上同时并进,这才是引导孩子进入高层次思考的最佳途径。







 
 
[ 特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特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