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 » 蒙氏教育 » 正文

奇妙的蒙氏数学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0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41
奇妙的蒙氏数学教育

蒙氏数学课程是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基础,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南方贝贝早期教育的特色课程。她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是对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蒙氏数学班的教学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借助实物化教具,把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高级班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南方贝贝蒙氏数学班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的数 
蒙氏数学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是以10 为单位呈现出来的。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到“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 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式,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邮票游戏”这个工作,深绿色的数字卡片上面写着“1”表示个位;蓝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表示十位:红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表示百位,浅绿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0”表示千位。幼儿通过教具很直观的就能理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如要计算出“2350 3520=”,幼儿在操作教具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点也不令人惊叹了。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 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景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这里的操作材料包括幼儿上课时准备的生活中的学具和操作册。每个教学案例中都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的教具,例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猪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 特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特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