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观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一切胜利和进步都有赖于来自内部的力量。强调儿童内部潜在的、不可怀疑的力量是世界前进的动力;强调教育的注意力是“发现儿童的秘密”,了解儿童“心灵内部世界”和“内在的潜能”;强调教育的作用是在于排除那些影响儿童自然发展的各种障碍,使儿童按其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自然发展和自然表现的法则”;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教育的直接目的与间接目的
蒙台梭利从医学院毕业不久,就开始了一项伟大的计划,那就是要以教育儿童的方式来改革社会。
蒙台梭利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她强烈期待着有一个持久的、美好的和平社会,因此曾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说:“人类最迫切的需要是国际间的和平与统一,只有将注意力和精力用于对儿童的了解,并发展其从事建设工作的伟大潜能,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 她认为,战争的原因不在于人们表面的矛盾,而在于人类下意识的深处。战争带来的结果——战胜者总是在战败者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她将战争的原因、人的罪恶活动以及人的心理上的种种不正常的表现,都归之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出现种种不和谐是教育不当而产生的。她确信一个真理,那就是“假若人要战胜战争与自己的冲突、矛盾,教育便应有科学的基础,应将儿童心理发展的法则放在最中心的位置。” 她说:“新教育是一种革命,但没有暴力,它是无暴力的革命。教育革命如果成功,暴力革命将永远不会到来。” 她希望用教育来挽救社会的危机,而这个教育的重点不是成人,因为成人受到错误的影响很深,难以改变。孩子是“新人”教育的起点和希望,要形成一个持久的和平社会,必须从孩子做起,培养一代新人类的种子。
蒙台梭利说:“教育目的在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蒙台梭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协助每一个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成为和平社会的建设者。她说“我欲达成的发展目标,是包括孩子的全部。我较大的目标则是人类种族最终的完美性。” 由此说明,蒙台梭利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间接目的是培养一代新人类的种子。
那么健康儿童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呢?为此蒙台梭利列举了十一个特征。
.有旺盛的自发活动力。这是健康儿童成长的原动力。
.爱反复的集中工作。儿童工作的目的是“工作”过程,当孩子达不到满足,还有需要的时候,就喜欢反复地集中工作,通过“工作”过程发展自己。
. 自由选择工作材料。儿童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选择工作。
. 喜爱工作胜于游戏。喜欢类似于成人的工作,如切、剪、缝等。
.爱好秩序,保护秩序。喜欢环境、工作、活动有序,这是儿童的内在需要。
. 喜欢动、静结合。喜欢运动,抒发情绪;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可以达到专心、精神集中。
.拒绝奖赏。工作本身的快乐及成就感是对自己内在的最大奖赏,而不是糖果。
. 有强烈的求知欲。儿童就象外星的来访者,强烈地吸收外界的信息。
.比较、选择、思考然后行动。三岁以后的儿童逐渐形成个性的学习风格。
.纯朴、高尚。崇尚真实、善良、美好,求实不说假话,反对攻击、丑恶、脏乱等。
.学习社会化。重视责任,遵守规则,乐于助人。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依据蒙台梭利这一教育理念,我们要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人人熟知的口号调整、定位为“不要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我们的幼儿教育关注的应该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容易诱导家长追求让孩子简单学知识,学的知识越多越好。殊不知如果方法不正确,最终不一定是一个优秀人才。就如同运动员跑步,发令枪一响,起跑最快的不一定就是冠军。虽然起步快,但是如果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步伐,合理地分配能量,也可能会输掉比赛。迁移到教育上来是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其自我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作好充分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赢在终点线上,将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都是高素质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