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 » 怀孕前后 » 正文

孕早期自然流产并非坏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7  浏览次数:82
  自然流产是人们熟知的,怀孕之后,每个准妈妈都希望顺利生下自己的宝宝。但在现实生活中,怀孕后自然流产又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怀孕的早期(妊娠12周之内),出现的流产是非常惋惜的,但是,您知道吗,有些流产并非是坏事,常常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的现象。

  造成早期流产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据主任医师王忠民的临床资料统计,约有半数的早期流产是由于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和胚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自然流产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我们知道,染色体是个体发生的物质基础,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人类的染色体一共有23对,其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倘若是较大的染色体发生异常,胚胎在早期就会流产;假如是较小的染色体异常,虽不一定在早期都发生流产,而没有流产的胚胎或者胎儿足月后常常发生痴呆、畸形、性发育障碍,部分婴儿在出生后数月或一年左右死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早期自然流产本身是一次自然筛选过程。这样的自然流产,属于一种物种进化,是生物界排除染色体异常的一种本能手段,当然这是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人类发展的自然措施。

  这种自然淘汰,当然是一件好事。从优生优育角度来看,这种自然淘汰可避免有问题的畸形儿出世,为社会和家庭丢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然流产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妻子的因素,当丈夫的染色体异常时,胚胎同样会被自然淘汰。一旦发生流产,不需要立即进行保胎治疗,应该分辨原因,盲目保胎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染色体异常胎儿、病态畸形胎儿的出生。因此说,自然流产正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去除疾病胎儿,保留健康胎儿,自然流掉异常的胚胎或者胎儿,是有利于优生的。

  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原因。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一部分异常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是因为疾病因素、放射性物质、辐射因素、污染因素、药物因素等外部原因造成的。染色体是否异常,一般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得知。如男女任何一方为染色体异常,就应谨慎受孕怀胎,如果刻意怀孕,则应该先咨询一下优生优育专家,并且有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与产前防范措施。

  据报道,与遗传有关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专项研究发现,大约50%--60%的流产儿,具有异常染色体。这种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正是由于这些染色体异常,而导致了胚胎发育的障碍,造成妊娠中断。

  染色体异常的干预方法。我们知道,环境中的致畸胎因素是很常见的,放射线、病毒和某些药物等,都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各种致畸胎因素作用于生殖细胞和处于早期发育的胚胎,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主任医师王忠民指出,在孕妇怀孕早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因素,避免不良环境因素,特别是在使用药物、接触电子辐射等方面引起高度重视。之外,当夫妇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往往发生了变化,这些尽管在表面看不出异常的夫妇,同样会出生染色体异常的胎儿。据资料显示,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大约每250对夫妇中就有1个。在习惯性流产的病人中,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大约占1/10。

  应该注重染色体检查。在临床上,有不少的夫妇,尽管发生了自然流产,并不是系统查找自然流产病因,总是想碰碰运气,看看会不会出生合格的孩子。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旦发生自然流产,不要着急,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尽快查明病因,找出干预措施。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很多,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了解宫内胎儿状态,也可以清楚以确定流产的原因。检查染色体应包括流产的夫妇双方。在妊娠早期有明显致畸胎因素接触的夫妇,曾生育过先天愚型(白痴)儿的夫妇,均应在妊娠16--20周时作产前宫内诊断。如作羊膜穿刺,从羊膜腔吸取自胎儿脱落的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进行染色体分析,了解胎儿是否正常,一旦查知异常胎儿,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中止妊娠,不能有任何惋惜的心理。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流产都是染色体的问题,也有相当的一部分自然流产者是可以治疗的。在早期流产患者中,有的是因为黄体功能不足,这种情况则可以治疗,而且绝大部分都可以治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使用中成药女性宝胶囊加西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效果就比较理想.

 
 
[ 女性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女性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