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 » 怀孕前后 » 正文

孕前哪些避孕方法不可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7  浏览次数:112
  避孕失败是件痛苦的事情,健康的男性每次射精约有4000万的精子,而女性只有1个卵子。以4000万命中1的概率,中招率不言而喻。然而,“爱爱”情到浓时,却有人如此铤而走险

  然而,对于暂时无生育计划的人来说,“爱爱”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还潜伏着搞出“人命”的危险。在一项针对年轻人的避孕调研报告中显示:仅有23%的受访者表示清楚的了解关于避孕的信息,而77%的受访者对避孕并不了解或是感到困惑。

  受访者中高达55%的人认为体外是安全的避孕方式,23%认为安全期是安全的避孕方式。而这两种都是可靠性很差,极易造成意外妊娠的避孕方式。另外还有5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曾经发生过无防护性行为。

  安全期避孕法

  安全期避孕法是指根据女性排卵期和精子、卵子在女性生殖道里存活时间,推算出女性不受孕的一段时期,并选择在这段时间里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从而达到避孕目的。

  一般来说,卵子排出后可存活1-2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里可存活2-3天,因此,在排卵前2-3天,和排卵后1-2天性交,就有可能受孕,这个时期叫易孕期。

  卵巢排卵一般在月经14天的前后2天内,所以安全期大约为月经后10天内,和月经后第20天之后到下次月经来潮,距离行经期越近,避孕的可能性就越大。

  然而,此推算并不能每次准确,因为女性排卵的时间,受外界环境、气候、本人的情绪,以及健康状态等因素影响,从而出现排卵推迟或提前,并且还有可能发生额外排卵。

  此外,精子和卵子在女性生殖道里的最长存活时间也无从最后定论,因此,安全期无法算得准确,所以说安全期避孕不安全。

  紧急避孕药避孕法

  紧急避孕药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只要在同房的72小时之内服用,即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紧急避孕药是激素,在短时间内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和卵子结合,能使受精卵难以着床,从而导致避孕的目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紧急避孕药是一种事后补救方法,其对生殖系统的这种刺激是短且强的,如果频繁使用,就容易造成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甚至影响以后的生育。

  专家明确指出,一个月内只能使用一次紧急避孕药,否则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因此,紧急避孕药不应该作为常规的避孕方式使用。

  清洗阴道避孕法

  清洗阴道避孕法是指在性交后女性立即用清水或其他液体洗涤阴道,以把体内的精液冲走,因而避免怀孕。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因为洗涤的范围只为阴道,但在冲洗前很多精子可能已到达了子宫颈和子宫内。

  更有甚者,不少女性在性交之后使用诸如消毒药等高腐蚀性的洗液洗涤阴道,以为可以“杀死”精子,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实际上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危险,如果洗液浓度调配不佳,不但可能无法避孕还可能导致阴道灼伤或发炎。

  体外射精避孕法

  体外射精法是指性交时,男子在将有射精感的时候,即射精之前及时将阴茎从阴道中抽出,将精液射到阴道外面,使精子不能与卵子相遇,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即将射精和射精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两者之间相隔的时间极短,多数男子不能准确地把握时机,以致在即将达到性高潮时,不能及时将阴茎从阴道内抽出,使最初射出的精液排入女性的阴道内,而这部分精液中的精子数量最多,所以容易导致怀孕。

  男子往往在射精动作发生前已有少量精子进入阴道,此时的精子是积存在输精管内的精子,在性兴奋过程中,随着输精管的收缩,将其择先排入尿道,然后随尿道分泌物而溢入阴道。

  及时将阴茎从阴道抽出需要男方“恰到好处”地掌握“火候”,这使得男女双方因过分注意射精时间而精神紧张,使性交过程不圆满,久而久之甚至会引起性神经衰弱。

 
 
[ 女性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女性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