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 » 产后保养 » 正文

产后抑郁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5  浏览次数:321
抑郁症一般在生完小孩后的几周内发生,一般持续一周或更短的时间。产后抑郁症可能与产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有关。此外,过度紧张,身体疲惫,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缺少他人关怀和支持,对作为母亲这个新角色既新鲜又恐惧等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患此病的人都是普通人,她们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能力,但是产后抑郁症使她们感到无能为力,而且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但是,多数产后抑郁症病人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不容易被觉察,也不会严重影响其照顾婴儿或做家务。如果产后抑郁症状非常明显,并足以能引起周围其他人注意的话,那么你的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容易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因素:

    婚姻问题;怀孕期间的抑郁、焦虑;缺乏福利保障;怀孕期间的生活压力或负面事件的发生,如家属死亡、 亲戚远离、搬到新地方、曾经历产后抑郁症或心绪混乱;分娩时的创伤经历;出院较早;经前综合症的病史

    激素: 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 分娩后, 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在72小时 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一些研究显示,产后期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和抑郁症状出现有关。

    压力: 对于新妈妈来说, 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兴奋。 没有哪个新妈妈能完全兼顾繁重的工作和 照顾婴儿。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常充满兴奋,但接下来可能是失望,然后便是感觉到无法胜任作为母亲必须完成的挑战。

    既往的情绪紊乱: 以前抑郁症的历史增加了妇女得产后抑郁症的危险。研究显示, 1/3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会在产后时期重患。

 

    减轻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1、寻求帮助:可让你的朋友帮你做饭或打扫卫生。如果你觉得你情绪不稳或对你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或者你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照看新生儿,请立即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如寻找专业的精神分析师,或接受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2、倾诉自己:俗话说,同病相怜,试着去找寻你在产前学校里的一些同学,或隔壁左右的年青母亲,彼此倾诉关于初为人母的酸甜苦辣。你所在的医院也许有关于向新妈妈提供帮助的机构和团体的信息,或者干脆你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机构和团体并加入其中,你将发现还有很多人也正在寻找同样的倾诉伙伴。3、打扮好自己:趁有人照看孩子之际,自己放松地洗一个热水澡,梳洗打扮一下。尽管孕妇装还能穿,但坚决地不穿它。只为自己去逛街,给产后的衣柜添些衣服。在一个心情特别不好的日子,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化化妆,打扮得漂漂亮亮,给自己打打气!

 

    4、多外出走走:把孩子放在轻便的可折叠的婴儿车里,绕着住处散散步,或约个朋友在附近的咖啡馆里吃顿晚餐。

 

    5、善待自己:要保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吃好睡好。对患有产后抑郁症不要有任何负疚感,这并不代表你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或你不爱你的孩子。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它不容忍一个母亲不喜欢自己的新角色,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照看婴儿艰苦疲劳的无眠之夜无可争议的会引起情绪的消沉。为了战胜疲劳和忧郁,必需有充足的睡眠。白天让家人或朋友帮你照看孩子,自己好休息。如果找不到人,得考虑雇佣钟点工尽量少做事,让自己轻松。孩子睡着时,不要习惯性的去洗衣服,暂时把家务放在一边。不要忙着一日三餐,打个电话,让人把饭菜送到家里来,或让你的爱人下班时顺路带饭回来。

 

    抛开大脑中一切关于工作的事情,对于不合时宜的电话你可打开电话录音,待有空时再回复。尽量多让你和你丈夫的家人帮忙带孩子,使你和你的爱人能独处一段时间。

 

    以上五条尽量去做,不用担心,你将很快发现你的忧郁状况开始改善,很快会恢复到从前,会重新怀着喜悦的心情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严重产后抑郁症的征兆

 

  如果发现以下严重产后抑郁症状,务必立即向专家寻求帮助和治疗。

 

  1 抑郁症状明显,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和无法照看婴儿。

 

  2  感觉极度疲倦和严重失眠。

 

  3  感到绝望和无助。

 

  4  感到失落,没有动力,对自己和家庭失去兴趣。

 

  5 有想要伤害婴儿的冲动或不想照看婴儿。

 

  6  自杀倾向。  
 
 
[ 女性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女性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